一、背景分析
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思想和文化秦质,其最终意义和特殊功能,就在于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使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
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既是一项富有辨证法精神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文工程。“新课程标准”则明确要求:不再把学生看做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把今天的学生当做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学校教育应把学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从“新课标”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看,教书与育人应两者并重,互相促进。然而,那挥之不去的应试教育,使本应和谐统一的德育和智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成为争夺教育阵地的一对尖锐矛盾,使和谐完美的人格塑造严重失衡。为了应试,“教学”会因时间紧任务重为由挤占时间,使“德育”退居二线,有时除卫生常规检查外,“德育”甚至销声匿迹。如果出现学风不正,成绩欠佳,“教学”反会倒打一耙,埋怨“德育”工作不力,班风不正,影响了学习;而“德育”同样会埋怨“教学”占用时间太多,“德育”工作得不到保证,使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应试教育中畸形发展,莘莘学子被克隆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的传统“标本”。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莫大讽刺,也使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仅成为口号,陈列于各级理论研讨的文章中,走不到能使其适存的现实中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发展,只有从鏖战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园丁身上挖潜。如何使教书者也能成为育人者,这很有理论上深究、实践上探索的必要。
二、理论思考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凡有两个要素以上的事物都自成系统,系统内部又含有几个子系统。在一个有子系统的大系统之中,在控制参量的巨大影响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序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系统形成一定的具有自我组织功能的结构,其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就是“协同论”着重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内部含有一些子系统,德育和教学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需要通过必要的途径,多方面协调、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彼此间的和谐统一,为此,本校试行的“一主四师”协同育人模式,或许是缓解德育与智育业已存在的一些矛盾并使其内部各子系统关系协调和谐的途径之一。
三、途径尝试
“一主四师”即一个班集体设一个班主任,四个指导老师,即:思品、学习、心理和生活指导老师,共同管理班级。这种育人模式,科任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参与班级管理,其目的就是为全员育人、教学育人创造可操作性条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突出“一主”即班主任。
一个班主任,他应该是一个班集体中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总设计师,更是落实全员育人的总工程师,其主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主”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去实施操作管理程序,更应在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班集体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也是一座艺术舞台,班务工作有极强的潜在再创造性。我校有近50个班级,在实施“一主四师”协同管理中,就应因班而异,构建多种适合各班班情的管理模式。
作为班主任,我为自己的班集体建设拟定了三原则,并构建了“四定网络管理”
体系,为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发挥了“一主”的应有作用,在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由童年向青年过度期既有强烈的独立倾向,又有认识上的天真幼稚,表现为意识上的不盲从和行动上的偏激性特征,他们对班级管理人员都是带点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和要求,因此,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科学有序的管理对班集体建设至关重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治班原则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以“用人原则”为例,本班制定的用人原则是:民主测评,竞争上岗。通过自愿申请、竞选演讲、民主评议三结合的方法确定班干部人选,并对班干部定期进行公开评议,末位淘汰,做到能上能下,使其居安思危,不断完善管理工作。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和不断前进直至自我实现的潜力。为此,许多同学也为自己设定了心目中的理想职务,并为之而努力,一旦条件成熟,即可申请竞选某职务(程序同前),这也为其它原则的制定落实奠定了有利的思想基础,创设了有益的人文环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其余两原则是:管理原则:严于律己,自主管理;行动原则:静、快、齐。)作为一个集体,要进行科学管理,离不开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又因为管理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必须将两论与人本思想结合起来,做到以人为本,以理服人,科学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作为决策核心,“一主”的地位尤为突出,他决定了执行机构和操作程序的设置,制定监督和反馈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班建立了“班集体四定网络管理”体系。为了将德育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班设置了两个管理系统,即:德育系统和学习系统,并将两个系统的班干部定岗,定员,定职,定责。在操作过程中,两个系统又协同管理,形成了“决策、指挥、执行和监督”的管理网,为四位指导老师参与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当然,要管理好班级,仅突出“一主”还不够,还必须强化“四师”的作用,四位指导老师中有主科老师,也有副科老师,这就使班级管理出现了多元协同,齐抓共管的局面。在管理中,老师们亲身体验到教书与育人的辨证关系:规范科学的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为搞好学习提供了思想和纪律上的保证;而理想的学习成绩,又会给学生增添自信,使其自律意识加强,使教书育人形成协同共振,互相促进的局面。
我们班的指导老师,由于深谙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将参与班级管理纳入自己的平时工作中,教主科的决不也不可能占用德育课时间去赶学习任务,教副科的老师也决不放弃利用学科课程育人的机会。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学期初制定指导计划,指导黑板报的出版,与分管学生谈心交流,期末在“素质报告册”中写上“四师寄语”,写好指导总结等。
另外,我们班设置的德育评估系统,不仅把管理执行系统,监督系统与《素质发展报告》结合起来,而且将其作为“一主”与“四师”、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纽带。
总之,德育工作不仅是一项浩瀚无际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人文工程,我们不仅要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原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我们更应“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炬。激活学生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使他们心灵透亮。孕育这样的心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才能有播种萌芽成长的育秧之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境界》)。
如果我校“一主四师”是教育百花园中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的话,那么,愿教育界的同仁能不吝赐教,使我校这颗花蕾绽放成一朵协同教育的奇葩,去迎接新课改的春天。
〔作者简介〕
朱国云,男,1986年毕业于南通师院中文系,后就读于南师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班;先后主持了省“九.五”教科研重点项目的子课题:“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题实验,省“十五”规划立项的子课题:“语文双五自协同教学”的实验;指导学生发表文章20多篇,自己撰写的论文有30多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得奖,主编或参编了《中考佳作》《学生获奖征文集锦》《语文快速解题》等书,出版了个人专著――《花季集》;曾多次开设省市级公开课,受到记市级三等功的表彰。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校文明班、“江苏省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班集体”;个人被评为校德育带头人、崇川区骨干教师、“南通市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全国班集体建设优秀班主任”。
协同教育的有益尝试
2019-12-02 15:06:21
相关推荐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模仿 2019-10-27 09:46:40
-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类2015年录取分数线(内蒙古)_吉林师范大学体育类高考分数线 2019-12-03 06:01:11
- 北大学姐经验分享:你凭什么上北大? 2019-11-20 15:14:35
- [独家]河南省沈丘县中英文学校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12-02 13:48:42
- 高考冲刺:回归教材 夺回失分重灾区 2019-11-24 18: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