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素描:晚晴文学大家俞樾

2019-10-30 13:00:44

  作者:李家海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俞平伯曾祖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辛勤笔耕,著有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

  光绪元年(1875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住在苏州的俞樾看见老师曾国藩突然到来,径直走进自己所住的曲园,在曲水亭里徘徊,若有所思;西北角有一座不太低的土山,老师提起衣角就往上登。俞樾还没来得及跟上,就见老师已经下来,他连忙上前,开了西边的小门,引导老师出去。忽然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早在二十岁出头,俞樾即蒙曾国藩知遇。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俞樾进士考试的阅卷人即有曾氏。当时考官在都认为俞文极佳的情况下,分成两派意见:曾国藩“必欲置其第一”;而更多的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仓促中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以前做过。曾据理力争,说:“文中诗也极佳,难道诗也是提前做好的么?”于是事情就定下来了。俞樾虽然有书法家的名声,但并不擅长楷书,而科考时小楷又比较重要,所以俞樾保和殿复试第一,自己也感到惊讶。那首诗首句“花落春仍在”,曾国藩深为叹赏,说:“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限量也”。曾氏后来还开玩笑说:“俞荫甫拼命著书”。尽管俞樾仕途蹭蹬,外放河南学政没几年即被参劾罢官,但学术上成就斐然,当时即有“一代经师”之称。在他去官一年后,咸丰帝还对前来参见的河南巡抚说:“俞樾写作俱佳,人颇聪明”,可见俞樾的出众有目共睹,他后来的成就也说明了这一点。

  道光三十年(1850年)俞樾中进士,先后做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接着外放河南学政。在做河南学政期间,俞樾被御史以所制试题割裂为名弹劾而被罢官,那时正当咸丰七年(1858年)。此后俞樾大半生以教学著述度过,既得遂“少时即斐然有著述之志”的愿望,又可享受“过于宰相”的“山林之乐”。

  俞樾学业文章,硕果累累,既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文字训诂要籍,也著有《第一楼丛书》《曲园杂纂》《诗编》《词录》等谈艺论文之作。他还编了《七侠五义》,并使之大行于世,在通俗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些书被后人总编成数百卷的《春在堂全书》。

  俞樾被罢职后侨居苏州,建春在堂,又于空地建曲园,杂莳花木。同治四年,在金陵见到李鸿章,受李之托,俞任苏州书院主讲。1868年,俞移居杭州,任西湖诂经精舍主讲。十年后老母去世,俞服丧期满,手书一联:越水吴山随所适,布衣蔬食了余生。苏州在吴,杭州在越,晚年的俞樾,果然在苏杭间往来,布衣蔬食终老。在此之前,友人送联:家有百旬老母,身为一代经师。下句俞自认为不敢受。又有友人赠联:诸子群经平议两,吴门浙水寓庐三。俞书中两《平议》最著名,苏州曲园,杭州俞楼、右台仙馆都是他的寓所,故俞樾接受下来,该联实是俞樾一生的精炼概括。

  读书台畔老耆儒,年八十六,飘然仙去。不数年,其门生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出,名震天下;不久,俞樾曾孙俞平伯《红楼梦研究》饮誉学林,让我们不由惊叹:斯人已矣,斯文不绝。(来源: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