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6日报道,3月11日大地震导致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发生地面下沉,没入水中,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
工厂码头沉入海中
“日本可能变得更狭长,地面下降被水淹没,地图可能也要修改。”当天,《朝日新闻》以这样的标题,报道大地震引发的“损失”。报道称,在受灾严重的宫城县志津川港,此前繁华的工厂、码头已经完全不见踪影,惟有一片海水。当地政府称,地震和海啸后,志津川港的地面普遍下沉,最多下沉了75厘米。
据日本国土地理院的调查,此次9级地震和大海啸,导致日本东北部由北向南、大约443平方公里的陆地被海水吞没,总面积超过东京的七成。尽管一些地区可以采取排水的办法“要回陆地”,但能否将所有的“沉没地”恢复原状,仍是未知数。“是让这些地方从此成为大海,还是重新填海造地,或重新开垦,恐怕还要等好几年才能下定论。”国土地理院一名负责人说。
陆地发生变化,沿海城市变小,也涉及地图修改以及日本向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等问题。但国土地理院称,眼下不会马上展开相关调查工作,因为这会让受灾的各地方城镇更难过。
海底向东南移24米
陆地下沉,海底也在移动。日本海上保安厅6日宣布,大地震引发宫城县海域海底发生创纪录的大变动,海底向东南方向移动了24米。
日本媒体报道,海上保安厅上月28日至29日对设置在宫城、福岛海域的三个“海底基准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设置在宫城东南部120公里海底的“海底基准点”发生了最大幅度变化。3月11日发生在宫城海域的大地震,导致这里的海底向东南方向移动了24米,海底高度也增加了3米。保安厅方面称,这可能是日本有记录以来所观测到、由地震引发的最大规模地壳变动。
而另两个“海底基准点”也发生了变动,设置在距离宫城70公里海底的基准点向东南移动了15米,设置在福岛海域海底的基准点距离震源地较远,移动了约5米。
地震将日本向东推
在海底移动的同时,日本列岛也被地震向东南方向“推动”。据上月19日日本国土地理院公布的调查结果,地震让岩手县山田町向东南移动了25厘米,千叶县銚子市则移动了17厘米。当时的观测结果还显示,宫城县牧鹿半岛向东南移动了5.3米,同时还下沉了1.2米。
■ 核电救急 之 防辐射
水玻璃发威核电站停止“放毒”
在注入硅酸钠等阻水材料后,第一核电站高辐射污水不再流入大海
综合电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6日宣布,在采取注入阻水材料等措施后,当天凌晨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放射性污水已不再从电缆竖井的裂缝流入海中。
5日,东电向2号机组水闸附近的电缆竖井下方的碎石层钻了8个孔,注入6000升俗称“水玻璃”的硅酸钠等各种阻水材料,当晚确认泄漏的放射性污水有所减少,6日凌晨确认已阻止污水继续流出。
东电5日还宣布,对2日采自2号机组水闸附近的海水样本的分析发现,每毫升海水中放射性碘-131的活度为30万贝克勒尔,相当于法定限度的750万倍。而电缆竖井内积水和从裂缝流入海中的污水的放射性碘活度则相当于法定限度的约1.3亿倍。
东电此前曾采取灌注混凝土、投入吸水后会膨胀的高分子材料等措施封堵裂缝,但都没有阻拦污水外流。
东电6日还宣布,公司向海中排放了5号和6号机组附近水井中的放射性地下水,这些污水的放射性活度最高达到法定限度的500倍。此外,公司还准备继续向海中排放放射性较低的污水。
■ 核电救急 之 防爆炸
反应堆可能爆炸氮气急“救驾”
为保持反应堆低温须注水,但水太多产生氢和氧,也引发爆炸风险
据电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6日宣布,为防止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的氢气发生爆炸,该公司最早将于当天傍晚开始向安全壳内注入氮气。
该公司指出,由于反应堆燃料损坏,1号机组内的水蒸气与燃料棒套管中的锆发生反应产生了氢气,并很可能泄漏到了反应堆安全壳内,与氧气结合后,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1号机组在大地震后曾发生爆炸,据认为爆炸是由建筑内部积累的氢气燃烧所致。在1号机组反应堆内,一直有燃料棒部分露出水面,反应堆内的温度也一直很高。东电5日曾宣布,当天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部温度高达234℃,远未达到100℃以下的低温状态。虽然目前为1号机组反应堆注水降温的工作还在继续,但随着大量的水被注入,水分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也正在积累,再加上来自外界的氧气,使反应堆安全壳面临发生爆炸的危险。东电这次准备向安全壳内注入约6000立方米的氮气。此外,该公司还考虑向2号和3号机组反应堆的安全壳内注入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