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自己用过的惩戒学生的方法归拢一下。这些方法在我过去的多篇日志中已有描述,但最近遇到相关的提问较多,读者可能没有耐心在我博客的汪洋大海中一一搜寻到,干脆做个整理,简明扼要地呈现于此。
首先要说明的是:惩戒学生不等于体罚学生。把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要么是教师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要么是有意偷换概念,为体罚学生找借口。我绝不主张体罚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实施一定的惩戒是完全必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不正确的言论和做法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群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的警觉。比如,“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句话本身不错,但是被很多人曲解为“没有体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之后,就完全变了味儿,这是在为体罚学生找借口。有些教师,本身对教育缺乏思考,对学生的错误与反复,既缺少耐心,又缺少方法,只会指责、责骂,对学生的反抗,只知道压服,压服不了了,就动手。导致目前师生冲突、家校冲突不断,教师的美誉度下降。而在教师阵营中,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教师不能惩戒学生,否则会引发冲突而导致教师利益受损,教师成为高危职业,对学生的错误干脆不闻不问。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教育、惩戒、体罚等概念多有认识的误区。
教育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公平公正又因人而异,即对事也对人,严格执法又有法外温情,规则约束辅以人文关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智慧的思想彰显了教育之魅力,也让教师的形象温暖可亲。这样一个于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怎么会是高危职业呢?
即使是对犯错误的学生施以惩戒,其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根筋的罚、罚、罚,也更不是打骂等极端手段。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室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要给学生以安全感。家长把孩子送来,不是给你打的。你打了孩子,孩子尽管有错(也可能根本无错),家长肯定心疼的,家校冲突的隐患就埋下了,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一、惩戒学生的前提、环境
惩戒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获得进步。惩戒本身不是目的。
首先,惩戒学生的唯一前提: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不伤害学生身体,不侮辱学生人格。身体损伤不必说,肯定不允许。“侮辱学生人格”的提法比较严厉,而且比较笼统,具体一点说,我个人认为:用不堪的词汇描述学生行为、辱骂学生(带有歧视性、脏话粗话等语言)、令学生当众出丑、曝光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长相外貌行为或家庭背景进行嘲讽等折磨学生心理、精神的一系列行为,可称之为冷暴力。
其次,执行惩戒必须有适宜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营造。主要包括:
大家认可并能接受;
家长信任和支持;
班级风气健康。
二、制定惩戒规则的原则
1、公平公正
学生最关心的不是犯了错误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而是这样的惩罚会不会公平地落到每个人头上。公平的具体表述就是两个人犯了同样的错误,要受到同等程度的惩戒。所以,具体怎么惩戒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平才是第一位的。
2、公开透明
规则必须人人知晓,公开张贴于醒目位置,通过班会等形式解读。家长也需要了解规则,必要时将规则文本送达家长并收取回执。
3、征求学生的意见。
由学生自己制定、班主任修改的规则最有效。
4、规则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5、惩戒措施与行为要有一定的相关度,学习上的、劳动上的、纪律上的,其惩戒措施也多半在相关领域内。
6、惩戒措施要一一对应。一项行为有若干惩戒措施,制定规则的时候,一项一项来,班级发展到什么程度,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制定就制定。
三、执行惩戒的过程
1、惩戒措施齐全,但能不用最好不用,能通过说服教育让学生改正错误,则不必实施惩戒;
2、惩戒的面越小越好,要发挥有限的惩戒案例的警示作用,把惩戒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
3、惩戒是一轮教育的终点,也是新一轮教育的起点;
不是只要学生,就一定要受到惩罚。教育的流程应该是:
(反复)提醒在先,(多次)警告居中,最后惩戒,教育贯穿全程。
所以,要在班级里建立预警机制,把“提醒”作为教育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设专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提醒。事实上,只要前两步做得到位,可以消灭绝大多数的轻微行为,把惩戒面压缩到最小,这样,执法的难度和阻力也就会降到最低。
不得已惩戒了学生之后,要有配套的教育措施,包括谈话、激励、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制定改进措施、改正后的奖励,等等。这样可以发挥惩戒的最大作用。
4、没有规则前的行为不予追究。
5、特殊情况下,不罚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处罚。一旦处罚实施,即“我犯了错误,也接受了惩罚”,当事人虽然当时难受一下,但是,心理负担就此解除,因为“两不相欠”了。班主任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网开一面”,当学生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已准备接受一切处罚时,对他予以“特赦”,会让学生心存感激与愧疚,激励学生更好地表现。要让学生觉得欠着你的,他总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信任。最大的惩罚是“心罚”,要学会让学生适度地受到“良心的谴责”,唤起学生的“羞耻之心”,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虽然“不罚”体现了教师的宽容、仁爱,体现了“宽恕”在教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应用必须十分慎重,滥用“不罚”只会造成不公平、执法不力的结果。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呢?第一,案例具有特殊性、唯一性、不可比较性;第二,犯错误的同学亦有苦衷或不得已的理由;第三,初犯;第四,看对象,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不是什么人都有感恩之心的,不要上演“农夫与蛇”的悲剧。
四、我用过的一些惩戒学生的方式
1、诫勉谈话
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有人认为谈话不是惩戒,不对,有正式名称的“诫勉谈话”属于惩戒,态度是严肃的,指出其错误,责令其改正;
2、公开谴责
在全班范围内对某种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公开谴责,明确表达教师的态度和立场,在班级里树立正气,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3、停课反省
时间由班主任掌握。反省与谈话、写思想认识等措施配套。
4、写500字思想认识
5、写500字思想认识并让家长签署意见
6、为班级做一件好事
7、为班级捐一本书。归自己,使用权归班级,离开班级时归还本人。
8、下发《整改通知单》
9、公益劳动
10、自己商量惩戒方法
11、免于处罚
免于处罚也是一种处罚,要公开宣布。
五、学生不接受处罚怎么办?
问:陈老师,你有没有遇见学生反抗你处罚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没有遇见。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只做有把握的事。在处罚前,我必须仔细思考他是否能接受。如果有疑问,宁可暂停,做好辅助工作,思想工作做通了,再执行惩戒。要让学生口服心服,没有怨言,最后家长还要感谢你。
学生不接受处罚,是对班级规则和班主任权威的挑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非常麻烦。最好的方法,是不出现这种情况。仔细阅读一下前面的文字,包括惩罚规则必须可接受、公平公正执法、家长的支持、提醒在前、最大程度地缩小惩戒范围、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等等,这些都是惩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