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厚书”是个宝,看你用得好不好!

2019-12-09 15:37:56

  俗称“大厚书”或者“大厚本”的,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8-2010)》已经发放。应届生可以从就读的中学领到。社会考生可以到北京教育考试院一层的图书服务部购买。购买时请注意大厚书分本科(文科)、本科(理科)、专科(文科)、专科(理科)共4册,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

  每年都有家长在阅读大厚书时提出一些疑问,最典型、最集中的问题有两个:

  1.“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所说的“线”是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一本线),还是高校的提档线?

  2.大厚书中的统计数据是否包含了政策照顾加分?

  凡是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家长,一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读过大厚书前面第1页的“出版说明”。因为“出版说明”上清清楚楚地解释了这两个问题。

  晨雾现把最新出版的大厚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8-2010)》第1页上“出版说明”中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

  一、本资料是2008-2010年三年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情况的汇总与统计,提供了每所高校、每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考生报名人数、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实际录取考生人数及其分数分布。

  五、统计表中“计划招生人数”是指当年各招生学校在京计划招生人数,具体数字在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是指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上批次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是指“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是指被该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第一志愿录取人数”是指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人数”是指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

  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照顾分数;同时,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

  读过“出版说明”后,大家都应当能正确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了。但是也有部分家长是看过了“出版说明”,仍然对第一个问题不解,特别是看到比如说北大这样的名校,以2009年理科为例,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数602,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349。602–349=253。于是提出疑问:第一志愿一专业报考北大的考生,怎么会有253人连一本线都没有达到?这样水平的考生为什么还报北大?

  晨雾在此再一次用个人的理解说明这个问题,希望家长们不要再在这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兜圈子了,因为这里面没有任何技术问题,揭示出来都令人好笑。

  在志愿填报时,只要是正式报名的考生,都可以填报任何他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此志愿填报的规则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对于一些分数排名层次在二本、三本、专科,甚至连专科都达不到的考生来说,同样具有填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权利。而且他们一批次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落榜也不会给他们二批次或二批次以后的录取带来任何不利影响。于是每年都有一批低分数层次的考生故意在一批次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考不上清华北大也要在自己的志愿上选择一下清华北大“过过瘾”。这就是这些“连一本线都达不到的考生填报北大”的原因。由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一种反常规思维,反而给我们一些常规逻辑思维的家长造成困惑–我们常规思维认为,填报清华北大的考生,一定都是通过应考测试证明成绩层次是很高的考生,他们即便临考发挥失常,以不至于落到一本线以下。晨雾对这个事情的解释就这么简单。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厚书,晨雾把大厚书上所有栏目按照个人理解分10个要点做一下解释:

  1.编号:对学校来说叫学校代码,是一个4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是省区代码,后两位是社区内的顺序号。一个学校代码代表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招生计划的招生单元。我这里用了一个词叫单元,而不是学校,是因为有的学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具编号招生单元。例如:1021北京大学和1045北京大学医学部;1049北京工业大学和1050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编号对专业来说叫专业代码,是一个两位数的数字,是一所大学内部对专业的编号。

  2.高校(或专业)名称:在统计表的第一行与学校代码对应的是高校名称;下面各行与专业代码对应的是专业名称。

  3.计划招生人数:高校/专业在本省(市)计划招生的人数。

  4.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数: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上批次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数”实际上就是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总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考生青睐的程度。

  5.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是指“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实际上就是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第一志愿考生总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上线考生青睐的程度。

  6.实际录取人数:被学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扩招了;实际录取人数等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刚好完成招生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个指标是判断学校/专业当年是否“大小年”的一个重要指标。

  7.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在实际录取人数中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该专业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第一志愿没有招满,招收了第二志愿考生;实际录取人数等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第一志愿全部招满,没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这个指标是考生家长判断一所大学/专业是否招收二志愿的重要指标。

  8.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人数: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人数越接近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考生的第一专业满足程度越高。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人数”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学校第一志愿考生的一专业满足程度;具体到各个专业的“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人数”越越接近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专业主要第一专业考生即可完成招生计划,非第一专业考生填报该专业录取可能性小。

  9.分数段分布:将高校/专业录取的考生人数填入每10分一档的分数段中。可以看到高校/专业录取的最高录取分数段、最低录取分数段和最密集录取分数段(录取考生最多的分数段)。通过考生落入不同的录取分数段,可以大体判断考生被高校/专业录取的把握程度:落入最低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一般是刚能跨入学校的门槛,基本上没有选择专业的余地;落入最密集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一般可以说有把握进入这所大学,并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落入最高录取分数段的考生,基本上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专业。

  10.分数异常:这是指大厚书上的录取分数段中,在明显低于提档线以下很多分录取了少数学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含)以前的数据中是十分明显的。以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数据最为明显。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提档线是656分,可是在大厚书上清华大学2008年理科在640-649分数段录取了20人,在630-639分数段录取了10人,在610-619分数段录取了4人,在600-609分数段录取了1人,甚至在600分以下还录取了8人。如果说上面的630以上的两个分数段录取的30人还可以用自主招生来解释,那么619分以下录取的13人则容易让人对录取的公正性产生“遐想”。其实这些考生基本上都是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也只有这些类型的考生能够享受如此大幅度的优惠条件。但是每年的大厚书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考生家长对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真实判断。因此,大厚书“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我们再来看大厚书中清华大学2009、2010年的录取分数段分布情况,在提档线所在分数段以下的所有分数段中已经变得干干净净了。到2012年再出版的大厚书中,数据将全部都是2009年以后的,“分数异常”问题将成为历史。

  大厚书是个宝,看你用得好不好!掌握大厚书的上述10个要点,基本上就能够读懂大厚书了。仔细研究大厚书,还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用途来。

  例如在二志愿填报时,不仅需要判断一所大学是否着手二志愿,而且还要判断招收二志愿的学校的二志愿提档分数线。因为二志愿目标学校需要根据一志愿学校的落榜点来选择,一志愿学校的落榜点相对好办,对于服从调剂的考生来说,一志愿学校的落榜点就是该校的提档线。但是知道了一志愿学校的落榜点,二志愿的目标学校的二志愿提档线就应当是低于这个落榜点的。这是一个难题。因为很多学校都不会公开宣传自己的二志愿提档线。有考生家长问晨雾: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一所大学二志愿学校的落榜点?晨雾回答:通过媒体、广播、网络和校园日招生咨询活动去零星搜集,搜集一个算一个。那么只有这种十分落后的被动办法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晨雾告诉大家:有!仔细研读大厚书去发掘!

  去年年晨雾通过钻研大厚书研究了这个“课题”,在2010年5月16日写出了“论文”《如何估计二志愿学校的录取分》。在文章中,以大厚书中的武汉大学2009年数据为例进行的二志愿录取分的分析推导,能够大致估计出一所学校的二志愿录取分数档。由于篇幅较长,在此不再罗嗦,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读一下那篇文章。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