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被保密,教育公平渐行渐远

2019-12-05 14:06:25

  河南鄢陵县3000多中考考生的成绩被保密20余天,使很多人失去了自由选择高中的权利。对此该县教育体育局称此举是为防止当地高中恶抢生源和外地学校争抢尖子生,“已连续两年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了,让全县上下都感到尴尬和压力”,一位负责人如此描述当地的招生情况。在此举遭遇质疑后,该县称已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生源争夺问题。(8月9日《中国青年报》)
  虽说炒作中考成绩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知晓自己的中考成绩,报考心仪的学校是学生的自主权利,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鄢陵县3000多中考考生的成绩被保密20余天之久,导致使很多人失去了自由选择高中的权利。教育部门有什么权力捂住中考成绩的盖子?剥夺学生的知情权、择校权?鄢陵县教育部门如此强买强卖、“指腹为婚”,显然经不起推敲。但是该县教育部门“保密”学生中考成绩背后的生源大战问题更值得关注与反思。
  “生源大战”现象并非个别,它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抢生源有由高中向初中甚至向小学延伸的趋势。有的学校不仅不择手段“抢生源”,还绞尽脑汁“抢师资”。从这个意义上讲,鄢陵县在连续两年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情况下,不惜违规“保密”学生的中考成绩,防止当地高中恶抢生源和外地学校争抢尖子生,其动机不难理解。但是这种“自杀式”的恶性教育竞争,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个体权利,而且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为当地名校强行“留住”优秀生源,当地名校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升学率节节攀升。或许能为教育部门与名校挣到学生上清华、北大的面子,也可以让当地名校择校费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是以加剧教育不公、牺牲更多学生公平教育权利为代价的。
  从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希望逐渐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怪圈。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但是生源大战的残酷现实把孩子们的公平教育梦想击打得粉碎。为何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呢?
  当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为应试教育与优质生源争夺战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生源大战”是否真的无药可救呢?我对此不以为然。实际上,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热衷于搞“生源大战”的主要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扩大办学影响,增加少数学校的吸引力,从而谋取经济利益。“生源大战”白热化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机制死板,给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利益观、价值观失范,地方政府不严或者政策底气不足。
  学校之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无辜学生被教育政绩与教育利益绑架,地方教育部门不惜违规剥夺中考考生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但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寄希望于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自觉守住教育品格,就此停止“生源大战”,主动放弃利益蛋糕并不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与教育部门要真正从保证更多人公平教育权利的大局出发,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校际差距,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化解择校难题。只有这样,“生源大战”现象才会逐渐消除,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公平教育。否则,“保密”中考成绩只会给生源大战火上浇油。
  如果地方政府部门不从教育公平的大局出发,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而是热衷名校建设、忽略薄弱学校发展,为了实现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教育政绩目标。赤膊上阵“保密”学生中考成绩,领衔导演“生源大战”。不仅“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教育公平与教育品格也将渐行渐远。

相关信息:
河南鄢陵中招成绩迟公布 局长向考生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