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品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1-05 10:23:32

孩子天性好玩、爱动,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便会全情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孩子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太过死板乏味,宣传“假大空”的套话,教师一味机械地灌输知识,教育效果必不显著。如何打造“快乐课堂”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害怕学生“”,挑战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若有独到的见解则可以大胆发表。总而言之,只有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好学、乐学的状态。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的任务要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尽可能提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与现初生活问题,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说,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九年级环境问题时,我要求各小组调查本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制订出解决方案。各小组从不同角度找出问题,虽然解决方案还比较稚嫩,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了较强的环境意识,并提高了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乡土资源属于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由于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区,本地的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
  例如:在学习“企业经济效益”时,可让学生了解左各庄的各大板厂是如何扩大经济效益的;在学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时,文安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县长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字变化是我们学习思品的很好的素材,能使学生直接感受、思考并发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国家机构的对人民负责原则等。
  四、让学生走出课堂,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尽可能地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公民的储蓄”一框之前可进行调查:你知道怎样存款、取款吗?你知道存款有哪些形式吗?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了解:①如何存款?②如何挂失?③银行储蓄的种类及特点;④如何计算利息?除银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存钱?
  让学生去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进行调查并认真进行记录,在课堂上由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讲解。
  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培养主体意识,开发潜能。
  五、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强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的教学,我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中。
  六、用音乐、画面使学生渐入佳境。
  画面、音乐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会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感染、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恰当地选用画面、音乐会使学生感知丰富,记忆加强,唤醒他们情感的共鸣,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如我在讲“环境保护”问题时,首先播放MTV《一个真实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一个形象、情切、意远的凄美情境中:一个女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陷入沼泽,激发学生真诚的情感。然后,我依次出示三幅图画:《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是黄河》、《雾都里的城市》、《好累啊》,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画面,激发思维,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多层次分析、归纳。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危害,增强了环保意识,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环保倡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七、组织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让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借鉴他的做法,我在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开展课堂辩论,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围,构建了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如在讲“中学生上网热”这个敏感的问题时,我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罗列上网的利和弊,而是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为学生拟定辩题“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自由结成两组,正方认为“利大于弊”,反方认为“弊大于利”,正反两方学生展开激烈辩论,阐述观点。我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中,不断穿针引线,总结他们的精辟论断,他们的观点日渐鲜明,既有利又有弊,结论水到渠成。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既不断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火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和雄辩的口才,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更好地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总之,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