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这首诗与《过居庸关》作于同一年。诗中对李陵陷身北国、报国无门的遭际深表同情,对“汉主无恩”进行了谴责。全诗结构谨严,对仗工整,风格沉郁俊爽,是元人律诗中的上乘之作。
【原文】
阵入天骄愧将才(1),山头空筑望乡台(2)。苏郎有节毛皆落(3),汉主无恩使不来(4)。青草战场雕影没(5),黄沙鼓角雁声哀(6)。那堪携手河梁别(7),泪洒西风骨已灰(8)。
【注释】
(1)天骄:汉朝曾称北方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2)望乡台:即李陵台。传为李陵思乡而建,故址与李陵墓相近。这两句意思说:李陵兵败被俘,失节而降匈奴。这一行径愧为将才。虽心念乡国,已属枉然。诗中的“愧”、“空”二字,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苏郎:即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先被置于大窖中,绝不饮食;后迁北海(今贝加尔湖),以汉节为杖而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在匈奴十九年。昭帝即位,始得归。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以竹为节杆,上缀以旄牛尾,凡三重,故又称“旄节。
(4)汉主:指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这两句以苏武为反衬,意指汉帝不念其功,尽戮其族,终使李陵绝望。
(5)雕:鹰类猛禽。
(6)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的鼓和号角。这句写塞外的悲凉。
(7)那堪:怎能忍受。河梁:送别之地的通称。原指桥梁。《文选》载有题为“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实为后人假托),其第三首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语。
(8)这两句意思说:自从河梁分别之后,李陵就死葬于异域,等于是永别。李陵比苏武早死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