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解题思维透射出科学之美,它是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真正在掌握化学实质的基础上理解化学规律,才能形成解题思维。利用这种思维来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较清晰地解决化学问题。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物质的,它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适规律,如质量守恒、以强制弱等是普适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普遍性去观察、认识、解决化学问题,把化学解题思维融入以普适规律为基础的化学学习之中。尤其对高三的学生而言更为迫切,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他们已积累的知识、科学素养得以高效地升华、提高,更需要解题思维的合理指导。
一、以强制弱的反应思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化学反应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也遵循一定的规律。物质变化的一般趋势及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解析:此题是强酸制弱酸的典型应用,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困扰着很多教师,从电离平衡常数看:
二、有序反应的思维
在同一体系中,同一个反应物与另外多个反应物反应时须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即选择反应的优先规则,掌握这种原则对于包含多个反应的综合题是解答的必备技巧。
1.有序氧化(还原)原则
②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答案:C。
3.有序中和原则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先被中和。
4.有序沉淀原则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例如,向KCl、NaBr、KI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溶液时,先析出AgI,其次为AgBr,最后为AgCl。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也体现了溶解度小的先沉淀或先结晶的规律。
例6(2011年浙江高考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如图1。
三、物质自发稳定的思维
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在于倾向于稳定方向发展,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最稳定状态只有一种,物质之间的自发反应也是向着稳定方向发展。就像人们总是害怕山上的石头会滚落下来,而正常的人绝不会担心山脚下的石头会自动飞上山顶一样。这个看似浅显的原理却涵盖了化学学科中的许多方面:
①以强制弱、有序反应均体现了自发稳定思维。
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放热、熵增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③恒容等效平衡问题的条件体现了自发稳定思维:其条件是满足物料相等。物料相等即原子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因此会达到相同条件下的唯一稳定状态,因此,只要物料相等,则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A.将氯化钠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硫化钠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会产生黑色沉淀
C.将盐酸滴入银氨溶液中会不产生白色沉淀
D.将碘化钾溶液滴入氯化银的悬浊液中,不会产生黄色沉淀
解析:越稳定,反应越容易发生。A项,生成银氨比生成AgCl容易,因此将氯化钠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B项,生成比生成银氨容易,故将硫化钠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会产生黑色沉淀;C项,结合能力比结合强,所以将盐酸滴入银氨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D项,生成AgI比生成AgCl容易,故而将碘化钾溶液滴入氯化银的悬浊液中,氯化银转化成黄色沉淀碘化银。答案:B
四、量变引起质变的思维
事物的发展变化先从量开始,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质变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
①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
③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在原子结构和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造成了物理性质的显著区别。
五、结语和意见
中学化学解题思维不但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学好知识走进考场,他们头脑中对具体的化学知识可能会部分忽视,但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形成的解题思维却高效有用,利用这些思维不仅可以减轻学习知识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应试效率,在其他学科的考试同样可以运用。因此,学生形成的化学解题思维是行之有效的法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把这些解题思维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技能,把握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走向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