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瓷生产流水线将恢复商业生产

2019-12-09 12:35:45

在南昌一家大型超市采购部工作的吴沁女士经常要到景德镇采购瓷器。由于工作关系,她对传统的手工制瓷十分感兴趣,拥有一套在传统生产流水线制作、传统柴窑烧成的瓷器餐具,一直是她的梦想。
  
  由于受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效率低下的传统手工制瓷在市场上无法生存,在瓷都景德镇已经没有仍在生产的传统手工制瓷生产线。出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的需要,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保留了最后一条始于明代的圆器(主要制作碗、盘、碟)生产线。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条仅存的生产流水线也被迫停产,后来仅用来向游客展示手工制瓷工艺。
  
  这就是众多像吴沁一样热衷传统陶瓷的普通人无法实现梦想的原因。
  
  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在市场需求强势回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促进下,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决定将这条生产线恢复生产。目前,已经进入产品调试阶段,很快将实行商业化生产和销售。不久的将来,吴沁女士的梦想就可以成真了。
  
  到过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参观手工制瓷工艺表演。在现场表演的都是70岁左右的老艺人,游客可以参观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等手工制瓷工序。2006年,手工制瓷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览区有多位老艺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周荣林介绍说,保护景德镇手工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压力很大,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的老艺人最小的也近60岁了,而且表演对原料和技术的要求远远低于实际生产。
  
  “圆器生产线是世界最古老的、最为分工精细的生产流水线,它是景德镇手工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系之一。”周荣林认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只有在传统生产中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只有恢复商业生产,吸引年轻人加入进来,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因此,他极力倡导恢复这条圆器生产线。
  
  同时,传统手工陶瓷市场强劲回升为古老的圆器生产线恢复商业生产增加了最重的砝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制作的陶瓷越来越受欢迎。记者了解到,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普通碗已经飚升到每只近600元,而景德镇九段烧瓷厂纯手工制作的陶瓷茶具售价高达万元仍供不应求。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博览区接待的游客直线上升,2009年游客比2008年翻了一番,日均接待参观游客达到2000人。很多游客参观了圆器生产线后都有购买手工瓷的打算。
  
  陈武平介绍说,这条圆器生产线恢复商业生产后,每天限量生产50-200只碗、盘或碟,这些产品都将在去年复烧的清代镇窑里用松木烧成。首批产品将于6月12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当天进行烧窑。为了确保消费者购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这些产品只在博览区内销售,每只售价初定为200元左右。
  
  周荣林介绍说,圆器生产线即圆器作的诞生和明代大量青花瓷远销欧洲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满足欧洲的外贸定单,景德镇先民把规格统一、生产量大、便于脱模的产品种类生产以流水线的方式组织起来;并设计了专门的圆器作坊,把从修模、练泥、做坯、修坯、剐足、施釉、画坯等多个生产环节安排在同一空间中,在一个院落中按生产所需安排出正间、??间、晒塘、泥塘等功能空间。
  
  圆器行还根据陶瓷制造的工艺流程合理地安排好了每一个工种的固定工位和规范操作程序,保证生产工艺井然有序。在历史上,圆器行是景德镇陶瓷从业者最众的一个行帮。
  
  得知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圆器生产线将恢复商业生产,吴沁显得十分兴奋。“200元一只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接受”,吴沁说,“在传统生产流水线制作、用清代镇窑烧成是最能吸引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