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短期内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给出明确建议
考生短期如何提高成绩?
作者:胡霈霖 转贴自《安徽商报》 文章录入:中史在线
针对高考命题趋势和二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供高三教师参考。
1、夯实基础知识的根基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备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就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在高三历史的复习中,学生要读目录、读课文、读地图、插图、读年表、读习题,教师要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惟有如此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2、精选专题复习的视角 后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历史学科的专题复习要体现角度新、跨度大、切口小、层次深的原则,也就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学科问题或热点问题)纵向归纳并深层次分析。鉴于历史高考突出学科内综合考试,首先要搞好历史的学科内综合。比如在中国史专题复习中可以选择: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兴衰及评价、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民族融合的过程及影响,列强侵华史,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及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等。
在搞好学科内综合的同时也要关注热点、关注社会、关注、比如2005年高考可适当关注: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依法治国,加强文明建设;《国家法》和国家的统一;京三角地区(北京奥运会和中国印);长三角地区(上海世博会);中部崛起(突出安徽、湖北武汉等);中国和世界的近(现)代化;印度洋海啸和东盟、印度;能源问题(石油);弘扬时代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法文化年和欧洲一体化;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三农问题(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重大的周年大事(如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甲午战争11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孙中山逝世80周年等)。
3、突破习惯思维的定势 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超稳定”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高考试题反复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材并非“绝对权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已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提示和示范。
4、加强学科能力的训练 强化选择题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一是深化教材的重点知识。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性质、特点、实质、意义和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深力发展,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二是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要精心编写和选择一批能力要求高的训练题,并通过这些训练题的检验和评讲,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准确表达历史概念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5、强化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因此,在平时讲课、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包括卷面的规范、答题程序的规范、表述的规范。要训练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