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思”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9-12-05 20:05:15

中学物理知识较于其它学科显得更为抽象,而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的直观性优于抽象性,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生动有趣,新鲜奇特和运用形象性语言的事实教育、说理教育和探究教育,因此,中学生对常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感觉太抽象,甚至感到枯燥无味,教学课堂容易处于沉闷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调控学生的听课情绪,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我认为:善于“激趣引思”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因为“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激趣引思”方法有多种多样。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巧借故事,激趣引思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相关的物理故事,既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如:在讲授“相对运动”时,教师可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子弹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何可用手抓住射出的子弹?在讲授“共振现象”时,则可插入18世纪中叶法国军队齐步走过桥使桥倒塌这件悲剧,让学生思考:军队齐步走过桥时桥为何倒塌?而讲物理第一册的“密度”时,则讲述一个商人买空气,由于商人不懂物理知识,想贪便宜反而吃亏的趣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而且认识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参与实验,激趣引思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实验,不但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产生相当好的激趣效果。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我要求学生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硬纸皮盖严密,把玻璃杯口朝下,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同学们都被这出乎意料的结果吸引住了。讲授初中物理第二册的“浮力”时,我先拿出一枚针,问同学们,如果把针放到水里,针是浮起来呢?还是沉下去。有的说浮,有的说沉。我先把整一支针浸到水里,结果针沉了下去,一些同学欢呼起来,而另一些同学则不服气地说可以把针浮起来。我把针交给一位同学,让他来做实验。只见那同学不慌不忙地把针抹干,然后把针放在一条纸条上,再放到水里,再轻轻地把纸条抽走,针果然浮在水面上了。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带着疑问,学习起来就特别有劲,教学效果不然而喻。
  
  三、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接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怀着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讲述初中物理第一册“力”这一章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大力拍击桌子,再要求学生用手抓住教师带进课堂的几条泥鳅,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为什么用手拍桌子,手会疼?(2)为什么笔能够轻易被抓到手里而不往下掉,而泥鳅不容易被抓住?(3)人为什么不会掉到太空去?突然的一“拍”,机灵的一“抓”,适当的“三问”,使课堂气氛浓起来,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师生进入学习“力”的有关知识也就不难了。
  
  四、运用多媒体,激趣引思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完善,教学越来越容易展现出其趣味性。原子物理是中学物理较抽象的一部分,单靠讲解,枯燥难以理解。为此,在讲述时,我力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示,使教学显得直观而易于接受。如:讲授“玻尔的原子模型和能级”时,我用课件展示了氢原子能级迁跃的过程,把本来艰涩难懂的过程直观地显示出来;讲授“波的衍射”时,尽管课本上有图片,学生还是感到迷惑不解,我通过多媒体将水波的衍射过程表现出来,同学们边看边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五、语言艺术激趣引思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喜听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我在上课时,尽可能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用简洁幽默的语言来表达,如在讲授“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抱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去,外面玩去。’”再如,在讲授“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我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拥挤,容易产生碰境,而当把你们放到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少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