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模块的设计与布局与旧教材不同,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其内容安排采用了螺旋式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对新知识的学习,大部分都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安排观察、探究、思考、提示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同时又插进了许多辅助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选学素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自由的发挥,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明显显示出了的优势。但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对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困惑,下面就个人对新教改的利与弊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困惑。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教师
作为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我2007年参加工作,第一轮教学用的是老教材,而我省2008年实施新教改,“最后告别老教材,最先接触新教改”的我很是幸运。曾有很多老师与资料都谈到新教改的优势,但通过自己的实践教学和与身边同事交流、与同学们探讨,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在此特谈谈自己在新课改的课程体系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内容的编排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精简、更新了教材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如二分法求近似解、幂函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几何概型、茎叶图等。另外新增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如反三角函数等。这样在内容结构上构成了新的体系,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更加完善。
二、数学新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也遭遇到了种种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排问题
一是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但有些调整仍需完善,例如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三是有些章节太过于实际化、复杂化。四是初中与高中课标中部分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初中课标中对某些知识教学要求不高,而高中教材中又没有加以补充,导致高中教学中学生感到这些知识特别模糊、难接受。
2.教学时间不够,课时严重不足
虽然新课标删减了一些内容,但同时也增加了算法与框图等内容,总体还是有所增加;并且高一高二两学年要学八本书,像理科学习《必修1》至《必修5》还有《选修2-1》到《选修2-3》等。时间紧,任务重,跨度大,给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学校不得不增加课时,根据有关学者的高中调研,在广州,星期六上课的学校超过了一半,每天的课时由以往的7节调整为八节,数学课时由每周的4节变为7节,这样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内容多,教学速度快,也使学生学得浅,记忆不深刻,学生成就感低,“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
3.教与学脱节
一是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者,很多偏远地区农村高中经济条件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不齐全,电脑数额不达标,所以对于新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只能做到老师讲学生听,“穿新鞋走老路”,根本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二是由于学生一直以来习惯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之初中与高中课标中部分知识点的衔接不够,所以当教师试着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时,往往有很多学生还是很茫然,坐等教师说出答案。
三、对新课标教学实践的反思
应该承认,高中数学新大纲和新教材确实给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作业即数学的应用,又要重视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我认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走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新路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储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新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试教通讯》,2006年,第四期。
[2]孔祥明用高考观点指导中学数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福建教学研究,2000。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寿月琴例析高考题中的高等数学背景[J].数学教学通讯,2005。
[5]《数学通报》.2006年,第4期。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袁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