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
●的成立
●民主制度的建设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梳理】
●的成立
一.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1.军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理论路线: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的总任务
3.组织准备:中国人民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
《中国人民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人民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二.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的国家;
2.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为国家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民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改造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民需要民主建设;人民及《共同纲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2.确立的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宪法》。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②保障:《宪法》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原则。
意义: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
3.意义: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②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建设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
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
1.曲折:
1957年以后,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期间法律、法令的制定几乎停滞,工作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协商制度
1.形成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团结合作、共同反对专制的历史
2.确立
1949年的中国人民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
3.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建国初期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4.1956年"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新时期的"十六字"方针
1982年,中国共产党与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的制度,激发了各参政议政、建设的热情。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3.依据
《共同纲领》、《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4.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5.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之后,又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共5个省级自治区。
8.意义:
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对国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1.原因: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对形势的错误判断;、集团利用和助长的错误。
2.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体制的倒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制度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国家的法律行同虚设,被严重践踏。
3.的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进行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制度,加强基层和基层民主建设。.
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
①全面修订《宪法》(1982年);
②出台《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1999年把"依法治国"正式写进了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时期。
4.基层民主选举
背景:1989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1998年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目的: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意义:
是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的热情,保障了基层公民的权利
●""的理论与实践
一.含义:
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三.形成过程:
1979年全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初,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四.成功运用-香港、澳门的回归(分别是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1.香港回归
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理论日趋成熟与完善,成为中英两国的指导思想;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
①对港澳--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对中国--标志着""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2.澳门的回归
①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②1999年12月20日,正式行使对澳门
专题推荐>>2016届高考历史12月学习指导2016年高考历史全程辅导全国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汇总首届“中教数据库杯”历史教学资料原创设计大赛作品集锦全国2015-2016学年高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汇总全国2015-2016学年初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