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2019-11-26 10:31:16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叙事散文,作者梁实秋先生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通过“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和“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等表现出来,体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写作素材】
  
  1、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2、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梁任公“晚年不谈,专心学术”,但作者在描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又分明表现出梁任公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情怀。这说明此时的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已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
  
  4、有忧国者,有。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之故。忧国者语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忧国之言,使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忧国之言,使人堕颓放之志,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用之不得其当,虽善言亦足以误天下。为报馆主笔者,于此中消息,不可不留意焉。
  
  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既欲哭之,又欲歌之。吾哭矣,谁欤踊者?吾歌矣,谁欤和者?
  
  日本青年有问任公者曰:支那人皆视欧人如蛇蝎,虽有识之士亦不免,虽公亦不免,何也?任公曰:视欧人如蛇蝎者,惟昔为然耳。今则反是,视欧人如神明,崇之拜之,献媚之,乞怜之,若是者,比比皆然,而号称有识之士者益甚。
  
  昔惟人人以为蛇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爱;今惟人人以为神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嫉。若语其实,则欧人非神明、非蛇蝎,亦神明、亦蛇蝎,即神明、即蛇蝎。虽然,此不过就客观的言之耳。若自主观的言之,则我中国苟能自立也,神明将奈何?蛇蝎又将奈何?苟不能自立也,非神明将奈何?非蛇蝎又将奈何?(梁启超《忧国与爱国》)
  
  【素材激活】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梁启超在这一点上堪称后学者的榜样。梁在戊戌变法期间,基本上还是康有为思想的鼓吹者。但日本,特别是接触孙中山之后,他逐渐由保皇变为激进,成为改良主义知识分子中最有号召力的领导者。1917年5月张勋时,梁当即发表通电反对,指出:“此次首造成逆谋之人,非贪渎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所指书生即他的老师康有为。老师固然应敬爱,但老师逆潮流而动之时,就应该捍卫真理,批判老师的错误。康有为参与张勋事败,杜门忏悔,也显示了梁启超所为的正确性。不盲从,辨是非,“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每一个有为青年都应如此。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正视过去,淡泊人生”“心忧天下”“风格源于苦练”“突破常规”“做好每一件事”“态度”“社会责任感”“学识与态度”“爱国”等写作观点或写作话题。
  
  这个素材,我们可借以表现爱国思想、爱国品质、民族感情等,应用时可以联想到“百日维新”等历史,通过与历史的回顾的结合,具体体现梁启超的爱国情怀。
  
  【运用范例】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任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挤出一丝苦涩的笑。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二)陈涉为拯救众多生活在暴秦统治下的劳动人民,毅然发动,震动了秦朝统治;康有为、梁启超为拯救日渐衰败的清王朝,奋然发动公车上书,立志变法;孙中山为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危难之中,四处呼吁,决然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回望过去,历史上确有不少伟人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责任。不管他们是否成功,至少他们毅然担负起这份责任的勇气是伟大的。
  
  (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强有力的语句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奋斗,去拼搏。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四)百日维新运动的首领之一梁启超,关注西学,对国外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他发出中国的女人还在裹小脚,我们的社会还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于是他便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并首先让自己的女儿停止遵循那些陈规陋俗,经过他的努力,中国人的思想有所解放,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试想若没有人敢打破这些束缚人发展和自由生活的陋规,中国会有进步吗?(《规矩》)
  
  (五)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挤出一丝苦涩的笑。
  
  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有幸降生在一个和平时代的宽裕家庭里,从还是一颗受精卵开始,我就是一面承重墙。怀着我的母亲,每天补充各种营养素(尽管这个核酸、那个饮品最终都被认定为概念炒作),听莫扎特(尽管后来被证明并不能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等我出生,喝的是几百元一筒的进口奶粉(尽管据说洋奶粉的昂贵只是因为高额的关税),满目所及的是无数鲜艳的据称是开发智力的玩具(尽管我并不觉得因此而增加若干脑细胞);待我长到三岁,父母费尽苦心为我挑选了一所五星幼儿园(尽管幼儿园的毕业考试卷我有一半没做对),从五岁起我就学习高雅艺术(钢琴与绘画)并接受专业训练(速心算和英语);上小学了,他们拼命把我搞进一所重点小学,对六年来每天往返三小时的接送生活甘之如饴;进中学了,他们又花费两年积蓄,将我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六年来母亲天天亲手煮羹汤把我这只丑小鸭填肥(却一点也不壮)……
  
  他们对我的爱,苦心经营,信誓旦旦,但是,他们从没有撒开过我的手,让我一个人走路。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
  
  我的中学,很是响当当的,赢得了许多块金光闪闪的光荣牌挂在门口,并且很奢侈地拥有历年升学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历史和一个塑胶跑道操场,只是它不设食堂,在清明时节也不放我们去郊外扫墓。原因只有一个:安全是天。
  
  我的老师,都很难得,他们人品高尚,工作上披星戴月、殚精竭虑,逢年过节时也没有暗示我父母给他们送礼。他们什么都好,只是没有时间教我当我独自面对选择时该怎么做。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
  
  至于我的社会,对不起,我不认识它。我只知道我沿着一条狭窄的胡同,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前边有什么,光荣与梦想?陷阱或深渊?我看不到,也无可选择……
  
  参加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突然被告知要考体育了。他们的家长,开始临时抱佛脚地陪练跳绳、跑步。这不过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又一个新式却并不新鲜的失败案例罢了。而我今天走进高考考场,眼前这幅画,再次让我陷入深重的悲哀。更其悲哀的是,出题者的苦心跃然纸上,却仍然无法抑制悲哀继续一年又一年地流淌。(《新“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