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应注意条件反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2019-11-11 21:58:40

  我在收听讲座时,有一个老师讲他当时参加高考时的一个现象(讲座内容是考场中咋样稳定自己的情绪):考试开始后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答卷,有的考生可能因为不会做而提前交卷,这时你千万不要认为别人已经答完,自己没答完而紧张、甚至乱了方寸,否则直接影响你的考试结果,就在同学们答题过程中,一个女同学站了起来朝教室后面走去,把一个男孩子的考卷抓起来扔在地上,监考老师和学生都傻了眼,这到底为啥呀,原来那个男孩子感冒了不停地发出声音,女孩子听起来受不了。女孩子的考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条件反射我再举几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不怕蛇的,他可以用手去抓、去玩,因为他的脑子里没有蛇会咬人这个概念,随着孩子的成长,大人们会提醒蛇会咬人、有毒、会致人死亡,那么孩子以后见到蛇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另外,我们小的时候看见大人喂猪的场景,当把猪食倒入盆子的时候,猪可能不知道,当你用棍子敲的时候,猪就会过来吃,多次以后,就是不放食,你敲几下他还是会过来;当今社会很发达,我们知道给奶牛的耳朵上挂上BP机可以利用条件反射让奶牛自动过来挤奶;这几点是条件反射对动物的作用。我再举个条件反射对人作用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没工作,身体多病、体弱,睡觉时间无规律,她睡的时候人家都没睡觉,楼上住人有声音很正常,影响了他的睡眠,他就有所表现,长期以来势必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长期的条件反射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导致孩子对声音产生敏感,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甚至困扰孩子的一生。

  那么什么是条件反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

  借助语词,摆脱了具体刺激物的局限性,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未曾经历和未认识的事物,形成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

  二者密切联系、协同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都能完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曹操的士兵都没有吃过梅子,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梅子是酸的,那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局。

  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的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由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知道了条件反射的概念,我谈一下那个女孩子的行为就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这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家里人必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应对办法是在家里增加声音刺激,高三孩子的学习是很辛苦的,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孩子很难适应大学集体生活,大学里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在校外租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