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期末备考

2019-11-28 17:48:03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也令人担忧,此时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引导。清华网校“心理社区”充分利用网校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针对学生、教师、家长三大人群开设不同栏目,由知名心理专家为大家释疑解惑、保持心理健康。

  转眼又进入期末了,而此时不少同学和家长都皱起了眉头,浩然母子就是这样。浩然今年上初二,小学时成绩很不错,但自从进入初中后,浩然的成绩却一路下滑。眼看期末又到了,面对期末考试,浩然觉得哪科都不会了,但是好象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复习了。浩然的妈妈也很着急,她不明白为什么小学时出色的儿子,到了中学却变成了现在这样。于是妈妈经常督促浩然学习,每天把成绩挂在嘴边,希望以此激励儿子。可浩然却觉得妈妈是在逼迫自己,心里十分难受。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龙成凤,这当然没有错,但整天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并且将孩子成绩拿来与亲朋好友做攀比是令孩子难以承受的。针对上述现象,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心理专家就如何正确对待期末备考给家长和学生们一些忠告和建议:

  一.家长:避免经常把“成绩”挂嘴边,与孩子共同制定考试目标,使其感到被尊重

  目前,有不少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分数,整天把“成绩”挂在嘴边。孩子考好了,家里马上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考不好了,那立刻就会“今夜有暴风雨”。其实,做父母的应把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莫舍本逐末,眼睛只盯着分数,不断为孩子寻找攀比对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首先,了解孩子期末备考的心理状态,多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其实大多数孩子在考试前本来已经很着急了,他所需要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督促,而是具体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因此,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在期末备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明确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帮助。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而非仅仅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引导,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其次,切忌为孩子制定过高目标,“进步”重于“结果”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但是有些教育方法并不适当,例如常常给孩子寻找榜样,如邻居的儿子又得了第一名,同事的女儿又获了什么奖等等,希望借此激励孩子的斗志,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过高的目标有时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深挫败感和无力感,导致信心的丧失。所谓“进步”,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前进,只有目标得当,才能让孩子看到希望,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并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心急,重要的是“进步”而不是简单的目标。对于期末考试的结果,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目标,切忌过高,这样孩子不但能够感觉自己被尊重,而且也有信心和动力努力实现。

  二.学生:客观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及目标

  很多同学在期末考试之前都会有“头大”的感觉。一方面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另一方面期末的功课紧,时间又不够,究竟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需要我们提高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换句话说,学会制定计划十分必要。

  同学们在制定考前学习计划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将需要复习、掌握的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现在最需要提高的,哪些是已经掌握较好的,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其次则应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适当难度的学习计划和考试目标。

  在时间安排方面,一般来说,早晨的时间头脑比较清醒,可以用来记背英语单词或文学常识;午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晚上的大块时间需要认真安排。此外一些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积极利用,如何利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一切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对于晚上的时间安排,可以依据不同的原则,比如以老师复习课的内容为基础和依据,将自己擅长和不太擅长的科目交叉进行,同时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专时专用,保证效率。只有对复习的全局有了把握,心里才会平静踏实。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学习很辛苦,都会为孩子准备些加餐,这份心意是好的,但表达关心的时机很重要。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过多打扰,否则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扰乱复习思路,也会影响学习效率。

  来源: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