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讲究严谨扎实和一丝不苟;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思想自由、浪漫,二者似乎是永远走不到一起的平行线。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一下,化学和文学两个迥然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少相通之处。文学作品和化学公式、定律都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事实上文学作品中常常会用到化学知识进行比喻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者隐含着某种深刻的化学道理。
一、利用诗歌辅助化学教学
如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咏石灰》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先挖掘石灰石矿,然后将其高温煅烧,最后生成白色的生石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当应用与化学有关的文学作品,能使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引用名诗,使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诗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当学完这个微观规律,可引用:“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道理,使学生直观、愉快地理解了枯燥、抽象的知识。又如没有新生成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两种变化后,还可补充的著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广为传诵的名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护花”、“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辨别它们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的热情很高,基本上都能辨别出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受到了诗的艺术感染,于不知不觉中加强了文学修养。
在学习石灰石这节课时,一开始可引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客从南溟来,馈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这首诗一下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探究碳酸钙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解释这首诗,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原来珍珠是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聚积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钙,还有少量的有机物质。碳酸钙难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变为酸式盐而溶解:caco3+h2o+co2=ca(hco3)2。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无防潮性能,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珍珠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红色液体。因为杜甫当时还不具备这些化学知识,所以迷惑不解。
二、适当运用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炭是一种无机物,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就是借助炭的这种化学性质表达在他人危急之中给予帮助。在学炭的知识时,引用这个成语,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成语中加深理解,激发兴趣。讲硫化物硫化砷(ass3)性质时,可引用成语“信口雌黄”,这“雌黄”乃天然的硫化砷(ass3),俗名鸡冠石,橙黄色,可作黄色颜料用。古代写字多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再写,由此而沿用的成语“信口雌黄”意即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冰清玉洁、铜墙铁壁、一诺千金等。
三、引用名言中的化学
化学知识繁多,难免枯燥,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名言,学生精神往往为之一振。比如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些知识有点琐碎、单调。让学生分析法国著名幽默家拉罗什非科的一句名言“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学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认真思考。篝火是用含碳量多的树枝等和氧气发生反应,风就是空气流动而形成,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助燃,所以风可以把篝火吹旺。但风太大带走燃着的蜡烛上的热量,使蜡烛温度下降到低于着火点而熄灭。
四、文学作品中化学知识的引用
文学作品经常用化学知识譬喻,如“可能流行的胡思乱想猜忌病菌传染你的大脑神经,引起你的酸性反应,如果是这样,请用大量的洗衣粉冲洗一下你的每一个细胞吧,酸碱中和,也许可以使你过多的酸性小到最低程度。”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重要化学反应类型。家用洗衣粉呈碱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碱性物质。学完这节课,介绍这个譬喻,学生高度紧张后,能放松一下神经,张弛结合。
《冰是睡着的水》,主要讲述的是情报干部与众不同的一生。他们在黑暗中是为了守卫光明。“那是水,那是冰,冰是睡着的水——你是问水,我也是,但我是睡着的。”水在零度到一百度之间是液态的,在零度以下结成固态冰,他们是同一种物质,但存在的状态不同。作者借助于水和冰的关系比喻普通人与情报干部的关系,情报干部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一生充满误解、恐怖、艰苦,他们渴望但无法像常人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水的三态时,介绍这篇作品,学生饶有兴趣,紧张学习之余,能巧妙地休息一下,又能加深理解。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阅读这篇作品。
长篇连载奇幻小说《化学召唤师》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把很多化学知识融进奇幻情境中。小说中召唤师惊奇地发现,召唤兽的构型,全都是有机化学结构式。召唤法师,完全是有机化学。元素法师,完全是无机化学。所谓的魔法元素,不过是元素周期表内某些元素的集合体。主角手中的《有机化学》,在这个世界,竟然是“召唤师的天书”。
有机化学结构式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和重点,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适当放一点片段,肯定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文学与化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经常互相渗透,与化学有关的文学教不胜举,在这就不一一赘述。或于知识点前,激发置疑;或于知识点后,加深理解。在化学都学中适当加以应用,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理解严谨、抽象的化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普遍联系规律的教育;还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以前教学中被忽视,而现在化学新课标中很重视的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来源:论文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