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感受

2019-12-05 18:57:20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特别说明了要讲背景、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对概念的引入注重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使学生自然、亲切地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内容和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开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进行自主探索;书中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阅读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理性精神。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例如在《函数及其表示》一章的例题与习题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直观感知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数学描述、判断和推理。

  三、适当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和教学。教材对适当的内容采用了信息技术的辅助要求。如在必修1的函数的内容中,采用计算机的作图功能及时、有效地展示有关函数的图形,为学习研究提供直接帮助。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有关内容,讲解了使用“Excel”和《几何画板》作函数图像以及对一些数据的处理等等。这样更便于学生认识有关概念的本质,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实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超伟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四月深化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2014-2015学年春初中数学备课资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