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教研,亦或何级别的教学活动,人们的关注点都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很少关注学生想什么?前面有一篇“基于学生活动基础上的教学还有多远?”也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活动过程中都想了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去关注,活动仅仅是一个动手的操作,它游离于教学之外,而非教学的依据或起点。
今天在《中学物理》中读到一篇文章,撰文教师所记录的关于二力平衡的几个教学片断,正是对学生想什么所进行的教学,现摘录如下:
教学片断1:在学习二力平衡的感念之后,提出探究问题:
师:如果一个物体受两个力时保持静止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可能会是什么关系呢?
生(部分):可能相等。
生(少部分):可能不相等。
此时,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都能比较粗略地提出自己的猜想依据,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或表达能力原因,学生又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在等待了一两分钟之后,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可不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
师:当然可以。
生: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实际上不是重力,而是绳子的拉力,是不是?
师:当然是。
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物体必须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实际上已经用了“物体受两个力且保持静止状态时,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个结论,没什么好探究的。
教学片断2:在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后
生:我认为,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且保持静止时,这两个里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师:具体说一说。
生:例如,教室前的讲桌,我用一个很小的力肯定提不动,也就是说此时重力和拉力并不相等,但讲桌处于静止状态?(很显然,学生在这里没有考虑到支持力的问题。)
师:如果手不提,桌子受几个力?
生: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
师:会不会因为施加了一个很小的力,支持力就没有了?
生:不会,应该比刚才小一点。
师:所以物体此时受三个力,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
教学片断3:争论还在继续
生:我觉得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具体说一说。
生:仿照我们刚才实验,用手拉住书的两个角向不同的方向拉,书仍保持静止,这两个力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刚才的实验使用的是一张小纸片,重力忽略不计,显然这里学生将书的重力也没有考虑。)
师: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他说的有道理吗?
部分同学很显然也赞成这位同学的观点,也有些学生持怀疑态度,片刻之后,有同学反驳了。
生:不对呀,我们被忘记了,此时书还受重力呢?这个书受三个力的作用。
生:啊,又是三个力!
感想:
1、以上的三个教学片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没有出现过,但我更愿意相信可能是没有给学生机会。也可能你觉得你的学生永远也不会在课堂上会有如此敏捷而条理的思辨能力和水平。但是,最起码,你应该有这样一种思想,一种观念,那就是你在教学设计时自问一下,学生此时在想什么,然后基于此想法进行教学。
2、去年政府搞了一下“请人民评议”的活动,其中有一张标语是:“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要做人民满意的政府,仅仅靠“肉食者谋之”已经远远不够了。那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应该基于学生想什么?问需于生!!
3、十年课改的今天,又到了一个转折期,提高教学效率将被提高学习效率所取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就要研究学生,对于一线课堂上的教师来说,关注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会想什么,据此进行教学研究,必将真正真正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