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019-10-22 19:50:5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师院校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分别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方法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师院校教学方式仍以接受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传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并将其主导作用绝对化、扩大化。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只能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其自觉地学习。
  
  3、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不明显。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改变了将内容表现出来的媒介方式,即由以黑板作媒介转为以屏幕为媒介,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有的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过分依赖多媒体,完全围绕课件讲课,导致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蜕变为“主导”作用。
  
  4、教师教学研究精力不足。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学术性,忽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内涵不理解致使效果不佳。
  
  二、改革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
  
  1、建立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自学、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年级可以推行研究性学习,缩短必修时间,增加选修内容;提高野外实习、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的数量和质量。
  
  2、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中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除具有高尚的师德、师爱外,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广博的学识,自主创新精神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因此,高师院校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合中学新课程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在新课程理念上,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使之终生受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和重塑角色,由重结论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提高教师素养,打造教学和科研团队。应按照自我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多渠道途径,形成一支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专业办学规模的要求、在素质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强创新精神的教学、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4、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研究,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电灌”课。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的提高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输入反而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据所学课题的特点来选择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第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应该考虑教育成本,尤其是考虑时间成本,不要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学习目标服务,是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应该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应十分和谐,应使学习目标在这种技术支撑下达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