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它是一个国家对社会,一个政府对民众的直接责任体现。
作为“淮北领头羊”、“苏北第一区”,铜山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铜山样本”。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植树造林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楚河南岸滨河绿地、汉王镇中心镇建设工程和倪园村环境整治工程3个项目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列苏北第一。
今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与实践者,铜山正一步一个跨越,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篇章。
顶层设计
让生态建设更“硬”更“热”
铜山,素以“煤炭丰富、铁业发达”而著称,是江苏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资源依赖型发展,曾让铜山生态环境付出沉重代价。
痛定思痛,铜山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执政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累计关闭“五小”企业300余家,根据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生态红线,确定17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达511.17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6.78%。同时,实施分类考核,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用顶层设计坚决斩断破坏资源环境粗放发展的模式,为生态预留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为建设美好家园,铜山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掀起生态创建热潮。形成区、镇、村联动,多部门协调,“一竿子到底”的创建体系。全区130万人,拧成一股绳,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创造性地在“石头山上种出森林城市”,开全国先河,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7年不辍,久久为功,“扫”出淮北深处“小江南”。
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两年,伊庄镇把主要精力放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建设上。随着黄河故道疏浚工程竣工、故黄河观光大道开通、倪园新村落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已初见雏形。这个“山水旖旎、田连阡陌”的世外桃源,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所向往……目前,铜山已经获得省级生态区称号,正申请国家生态区评估。全区已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0个,实现省级生态镇全覆盖;已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村9个,省级生态村23个,实现了市级以上生态村全覆盖。
生态工程
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微山湖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吕梁山连绵逶迤,郁郁葱葱;黄河故道风景如画,百里飘香……俯瞰徐州,铜山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将古城紧紧环绕。作为徐州生态腹地,铜山正在用“绿化工程、清水工程和蓝天工程”全力打造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灵家园。
为了扩大徐州的生态腹地,铜山积极优化生态建设布局,以“二次进军荒山”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大吕梁风景区、微山湖风景区、汉王风景区和沿高速公路、故黄河、奎河、玉带河等生态林带建设力度,高水平建设环城绿化带、城区绿地和园林景观,构建了徐州的生态走廊。
铜山作为全省的山区林业重点区,地形地貌概括为“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境内大小山头589座,丘陵山区总面积42万亩,其中荒山面积8.63万亩。
通过对规划的坚守和立体空间的充分利用,打造了城区园林化、农村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新格局。全区林地由几年前的3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农田林网已建面积由50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0.9%增加到32.2%。
为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铜山区痛下决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共有200多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改造,180家污染严重企业被取缔关闭,36个非法排污口被封堵,52家企业因环境违规被罚款,100多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被清理取缔。
目前,铜山区所有火电企业全部安装了高效、独立的脱硫设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2005年的12万多吨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万吨。水泥行业从最早的水除尘,到后来的静电除尘,再到现在的布袋除尘,除尘率从80%提高到了现在的99%。
治污,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督。铜山区在对重点涉水企业进行环境达标改造的基础上,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苏北首个县级环境监控平台。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可对全区28家重点污染源、35个排污口、污水处理设施等,实施24小时实时数据和视频监控。
水生态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区内的河流,铜山实施了清淤护坡、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安全防护等25项工程。为了让水活起来,铜山投资6000多万元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通过南水北调通道将长江水引入娇山湖、楚河、玉泉河三条城市河道,清水微波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筑起水韵悠然的城市风貌。
治标治本,相辅相成。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铜山投入3亿多元,建成龙亭、利国和柳新等5个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4万多吨,新增污水收集管网总里程170多公里。这样,铜山区污水处理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全区“十二五”经济发展需要,还可帮助徐州市区处理污水。
环境整治
让城乡更“净”更“美”
铜山环绕徐州一圈,虽然由县改区,但还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区。这里工业经济发达,群众收入水平较高,但生态环境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垃圾处理更是环境建设的盲区。
铜山的决策者告诉记者:“落实群众路线,就要把群众身边的事、切身的事办好。这些事不惊天不动地,也不增加gdp,但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享受到,他们拥护,我们就当大事办好。”
从2009年开始,铜山连续五年实施了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的“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在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统筹布局,因村制宜,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千村一面,突出特色美和自然美。
在结合村情的基础上,铜山基于环绕徐州市主城区,又是徐州城市建设副中心的区位,按照“乡土风情浓郁、环境整治自然、设施配套适宜、文化特色彰显、人民生活幸福”的理念,规划编制了“山水生态型、田园风光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历史文化保护型”四类典型村庄300余个。
清洁活动离不开真金白银。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行动中,铜山制定了“一人一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的长效管理机制,即区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每月一元的标准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保洁。仅此,区财政每年要拿出1000多万元。
结合省里的“三清三创”“六清六建”“六整治六提升”活动,铜山将环境卫生费用纳入区镇财政预算,区镇各占一半,并把该项工作纳入镇村年终考核,使环境卫生指标上升到与工业、农业指标同等重要的地位。区里成立城管局,将“腿”伸到所有镇区,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环卫保洁体系,在全区配备乡村保洁员,分区域设置5个垃圾中转站。
转型升级
让产业更“轻”更“清”
近年来,铜山以“一区三园”为主战场,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对钢铁、装备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主攻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传感网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大打环境“翻身仗”。
发展新兴产业要靠创新驱动。借助“蓝火计划”、“5+1”科技创新联盟和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铜山抢占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车辆制造、食品、钢铁五大主导产业,安全科技一大特色产业和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中国安全谷”颇具规模,涌现出“全国最大的高速冲床研发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压铸企业”等一大批“冠军”企业和产品。
新兴高科技产业使铜山逐渐摆脱资源依赖,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20亿元、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8%,而gdp能耗下降4.4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8%,冶金企业“冒黄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在“三期叠加”的阵阵寒流中,铜山预计完成gdp840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末的7.8:55.7:36.5发展变化为7.5:53:3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继续站在苏北领头羊的位置上。
优美环境
让文明之树更“繁”更“茂”
坐落在云龙湖西面的汉王镇丁塘村,绿树中白墙掩映,碧波中鹅鸭畅游,既有苏北山村特色,又有江南水乡韵味;位于吕梁山腹地的倪园村,文化深厚,石径通幽,鸟鸣深树,宁静安然;地处苏皖交界的潘楼村,清水蜿蜒,家家枕河,游鱼可见,屋树倒映……三年来,铜山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年均增幅达50.3%,环保投入连续三年占gdp比重接近百分之四。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铜山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04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4天。7条河流的8个断面全部达到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大大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铜山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5.8%。
“环境整治的过程,也是更新农民群众观念的过程。”区委书记毕于瑞认为,“要把农村环境整体的改善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相结合,以优美的环境改变人、陶冶人,真正使农民在富裕的同时,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文明程度。”
人改变了环境,新环境也改变着人。潜移默化中,广大城乡居民更加崇尚文明。
“彭祖故里、养生之源、创新新城、绿色铜山”。铜山的事实证明,唯有发展与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生态文明建设的铜山实践
2019-11-22 08:36:12
相关推荐
- 山西省2011年中考试题 2019-12-02 14:27:14
- 次序的近义词 2019-06-29 08:30:28
- 北京特级教师点评文综试卷:突出三个特点 2019-10-09 06:21:30
- 江苏2008年高考高分作文:好奇心(四) 2019-11-30 10:51:54
- 吉林八贫困县中学可参选清华“自强计划” 2019-11-26 06: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