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个靠平时功夫攒成绩的学科,语文好的同学大都注意观察生活,有写日记的习惯,爱看各种读物等。但这并不是说语文基础差高三就不能提分了,首先我们要找到分数低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没掌握答题技巧?先看看下面这些问题你有没有吧。
阅读答案不精细
关于高考阅读理解,很多同学一旦完成材料阅读,马上读选项答案,结果很难选对,尤其是社科文,这也是高考语文拉分的一项。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与中考一个重要区别是要实现精读、细读,这不仅仅体现在给定文本材料的阅读,更体现在题干和备选答案的阅读。而所谓“精细与否”,就材料而言,要求考生能从深层或字面背后把握给定材料反映的作者写作意图、材料基本框架以及核心观点等信息,为此需要找到必要的话语标记,像连词、重复性语词、评述性语句、引用性语句、总结性语句等。须知,“抓标记”是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当然也是考生阅读材料的“窍门儿”。就题干言之,则是要找到“题眼”,即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或关键所在。就选项答案而言,则是能仔细分析每个备选答案的语法、语义结构,运用排除法将有标记的明显不属于正确选项的排除,之后再分析、筛选。
鉴赏缺乏诗情画意
高考的诗歌鉴赏材料主要是写景叙事抒情类诗歌,特别是写景类诗歌。要求考生联系原诗能展开合理想象,能把自己感受的诗歌之美,包括语言之美、意象(意境)之美、思想情感之美表达出来。可是很多学生的答案表述干干巴巴,毫无美感可言,甚至变成了诗句的直接翻译。
探究不会联系实际
探究题分布在实用文阅读部分,其实是微型议论文,这意味着论点、论据、结论都不能少。只不过论据要从原文中概括归纳,结论要联系个人或群体人生社会现实。但考生往往“探而不究”:不能联系原文有效概括,条分缕析列出原因或成因;“究而不探”则只是就材料中现象谈现象,难以提升核心观点与现实、实践相联系。要知道,“探究”之“探”重在探讨原因,“究”则重在深究该如何做、有何启示。
作文观点叠加例子
面对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考生基本都是作一篇800字的议论文。不管“正论”还是“驳论”,关键是要向人家证明自己从材料引申出的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为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不得不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但每年的高考作文,大量考生运用作文套路、模板,写出那种“观点加例子”的模式。结果,例子一大堆,全是人家说过的,自己的判断、分析少之又少。这是高考语文最大通病,也应是最拉分的一项。
责编/于晓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