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结束语富有艺术味

2019-10-10 16:35:16

课堂教学小结艺术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结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小结”与“导入”一样,对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精美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一、以精辟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共鸣,升华教学
  课堂教学的结尾就应该用巧妙的构思,简练的语言把铺开的教学环节收拢起来,在结尾处,用精辟的语言,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感知、理解、升华所学内容。如:在教学《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一框时,在学生熟知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我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浓缩,即“见义勇为→保持”“见义巧为→发扬”“见义不为→摒弃”。最后用精辟的语言作为结语“正义可以迟到,但绝不能缺席”。这会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需要正义,人人都需要正义。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辟的概括,不仅能改变传统总结方法的呆板、僵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新鲜,而不是无味的重复。从而获得轻松、清晰、深刻的印象和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有一种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感觉和意味深长的感叹,使课堂教学有个精要、升华知识的飞跃过程。
  二、以经典文学作品渲染意境创设课堂佳境
  一节课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受到约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容量更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时空的教学意境,以有限展现无限。在课堂结尾处,结合教材选取一些诗歌、散文等作品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同时,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想象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
  如:我在讲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结束时,我引用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作为结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
  或生读,或师读,或师生共读,从读中感受,从感受中品味。这些诗句犹如“酌料”,使学生回味无穷,不仅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目标,也给思想品德课增添一番文学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音乐,冶情励志
  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本着“三者和谐发展”“突出人性养育”的理念去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传播知识的摇篮,又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师需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意识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音乐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方。音乐不仅能增添课堂的生命力和灵动跳跃之感,还是情感的寄托,是情感的归宿。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合适的音乐作为课堂的结语,不仅能陶冶情操,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还能触动灵魂的最深处,激发潜在的情感和热情。
  如: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结束时,我使用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感受歌词的蕴涵: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音乐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还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轻松、愉快。更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不知不觉地实现。
  四、以课题之间的联系设置悬念揭示新课
  从心理学角度讲,临近下课,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的气氛有所冷清。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收尾时,抓住框题之间的联系,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既可以改变冷清的氛围,又可以为下一节课做个铺垫,可谓“一箭双雕”。
  如:在讲《丰富多样的情绪》一框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这时我结合四种情绪的图片提问:生活中这四种情绪是我们常见的,但如何能调节好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调节情绪的力一法。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学生的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这时他们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喜悦的状态,我接着说:“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课后再仔细揣摩来丰富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联想,既有趣的结合了新课,又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旧课的“收尾”和新课的“开场”作了自然过渡。
  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描龙画风,贵在点睛。课堂教学的结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地设计艺术性结语,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展现课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