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化学图标容易记混。
②一些药品用量范围容易记混: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宜过多,一般不许超过酒精灯溶剂的三分之二;试管夹的位置大约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没有规定时,试管中的液体取1-2ml。
③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学生既使记住操作要领,也会因为紧张、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操作失误使管炸裂。
第二单元 地球周围的空气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按体积计算的,即给出的是某种成分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并非质量分数。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④ “火焰”是气体燃烧的现象,“白光”、“红热”等是固体燃烧的现象。
⑤二氧化碳无毒。
⑥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只是生成物。
第三单元 水与常见的溶液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a:注意溶质、溶液的判断,分清所给质量是为溶质质量还是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b: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都要通过密度换算成质量,同时注意单位换算。
②溶液稀释时,浓溶液和稀溶液中各量要对应好,不要混淆。
③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受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二者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
④明确溶液的组成: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意义,如: 20℃时,氯化钠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超过26.5%。
⑤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区别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用元素、原子、分子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时三个概念常常混淆。
②对物质进行分类时由于化合物含有的元素种类多,学生经常把化合物看成混合物。究其原因是对物质分类的依据没有搞清,即该物质是不是混合物不是从它含有几种元素的角度来确定的,而是看其含有几种物质。
③离子带电的标示与元素化合价的表示容易混淆。
④在标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时,学生容易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混淆。
⑤元素的分类与物质的分类不同。
第六单元 化学与能源的利用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1)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其它条件不变时,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学生在回答灭火方法时,很容易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2)燃烧的条件中,“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不是“可燃物与氧接触”
(3)燃烧的条件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省略“温度”二字。
(4)所有的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就属于物理变化。
(5)化石燃料通常状况下并非全是固态。化石燃料可为固态(煤)、液态(石油)、气态(天然气)三类。
(6)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不应认为是纯净物。
(7)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是混合物,而甲烷(CH4)是纯净物。
(8)管道煤气(CO和H2)和天然气(CH4)的主要成分不同,要防止混淆。
第七单元 金属材料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1)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是亚铁盐和氢气,不是铁盐和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与是否在氢前无关。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并非属于置换反应。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中性溶液不一定是水;
②酸溶液或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变色;
③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要度量溶液的酸碱度,应该使用pH试纸;
④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而有的盐溶液的pH=7,有的盐溶液的pH<7,有的盐溶液的pH>7。
第九单元 化学物质与健康
学生易错易混问题的提示
(1)糖类物质并非都是象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淀粉也属糖类物质,但它没有甜味。
(2)肥胖并非只要不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就不会发生。在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若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则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使人发胖。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储存,若吸收的氨基酸过多,就将转化成糖和脂肪,储存下来也会使人发胖。因此多吃含糖和蛋白质多的食物,也会使人发胖。
(3)对于微量元素,有些是人体必需的,而有些是非必需的,另一些则是对人体有害的。
(4)对于人体中的必需元素,不经医生诊断,就盲目食用含有该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来源:涞水教研室初中理化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