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作文点评如何走出简单化的误区

2019-10-15 16:22:09

  作者:邓州 赵建刚

  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只重视“教作”而忽视“评文”。对于作文的点评落实的不够扎实,往往过于笼统,过于片面,趋向于简单化的倾向。没有用作文点评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专题作文点评如何才能走出简单化的误区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评价方式,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互评互改。

  在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说自话,一言堂。缺乏对学生自改、互改的指导与训练。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作文,居高临下,往往要求高,标准严,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无所适从。再加上,一切由老师包办,会浪费掉老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样,点评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而让学生互评互改,就能克服以上种种不足。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创造性。在让学生互评时,我常常发现即使写作能力平常的学生也能写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鼓励性评语。指导学生互评,首先要教给学生点评方法和点评原则,这也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第一步是品美词,寻佳句;赏美段,找亮点。这个环节最能激发出学生阅读习作的兴趣。第二步,用符号做出横批、眉批,修正作文的不足之处。第三步,根据评分标准,拟写评语。按中考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方面评价作文。第四步,赏佳作。在评比、竞争中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二、点评语言,变重点不突出为富有针对性。

  点评作文,我们一般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几个方面面面俱到,唯恐失去重点,而实际上却面面不到。如果学生底子薄,我们从几个方面指出其不足,学生一下子会难以理解,容易破罐子破摔,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老师的点评失去了兴趣,从而无法影响学生。所以,我在指导学生点评时常强调,点评要遵循“富有针对性,适度从宽,激励为主”的原则。有效的评语不在于篇幅的长短,关键要抓主要矛盾,要牵牛鼻子,要精当地切中要害。一篇文章,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评价,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不同文章,评语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另外,每次专题作文都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应根据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确定评语的重点。这样教师评有所知,学生就会攻有所向。

  三、拟写评语,变评语模式化为个性化。

  在给学生拟写评语时,我们的评语很容易流入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的境地,作文评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只是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语言通顺,详略得当等简单词语的堆砌。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往哪个方向修改,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评语往往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我们交给学生拟写评语时,应要求学生变模式化评语为个性化评语。新课程提倡培养个性化的学生,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叙述个性化的经历,抒发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张扬学生个性,绽放学生青春。同样,拟写评语,也需要个性化的语言。如在给一位过于内向、沉静的学生拟写评语时,我曾这样指导:作文写了你在双休日里做家务,浸润书香的串串事迹,表达了洒脱、愉悦的心境,但是,如果你能走进大自然,从无字句处读书,多接触社会,我想你的文章会更富于生活气息,你的双休日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如此评语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吕叔湘老先生也曾谈到他的一位老师评改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针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过不了语言这关,就着重批他的错别字。有人前言不搭后语就批他失于照应。这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多关注、多帮助、多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及时捕捉他们文章中的进步之处,哪怕是一段通顺的句子,也要予以指出。这是拟写个性化评语的重要前提。

  以上几点并不新颖的认识,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感悟,看到目前我们对于作文点评课,优秀句段篇的展示等环节还不够重视,,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我认为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而点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更好的,更有兴趣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需要我们重视作文点评课,规范的,有创意的上好作文点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