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辅助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08 14:00:20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分为引语、正文、辅助文和“小栏目”四个部分。其中正文和辅助文构成了教材最基本的内容。注重辅助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助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辅助文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课文的主体部分是正文,是用来表述概念、原理、观点和结论的,也是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的内容。辅助文是对正文内容的注释性、扩展性、引伸性和形象化的说明以及与正文相关的事例和材料等。尽管辅助文在地位上从属于正文起辅助作用,但如果抽去辅助文,教师授课就会失去生动、形象的色彩,学生在接受、掌握正文知识和观点时将会一知半解,教材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将会失去。辅助文行文活泼,不拘一格,选材新颖、典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难得的辅助材料。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既然我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正文与辅助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那么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助文的作用。轻视辅助文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利于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

  二、辅助文是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正文的钥匙

  无论何种形式的辅助文,都是为正文服务的。正文内容一般是从具体事物发展过程及规律中概括出来的理论观点或结论,这已于涉世太浅,理解问题还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水平上的初中生来说,要真正地理解、领会其实质,并转化为自己的觉悟和行为,实在是很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借助于辅助文,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直观化。这样,理论观点、概念、结论才易于被学生所理解、接受。如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成年人初听起来很难理解,何况初中生呢!教材在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前,先举一个例子(即一个牧场能容纳的牛羊头数)提示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形象具体、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再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标题“低下的生产力决定原始的生产关系”。真正理解这一理论观点的实质不太容易。如果单凭老师讲解,或是靠学生死记硬背,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然而教材采用了三个具体、生动的说明材料,从析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原始人的劳动技能以及有限的劳动对象入手,很自然地引伸出原始人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消费品。这样的生产关系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辅助文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辅助文的研究和运用,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用好辅助文是学生全面准确掌握正文知识内容的钥匙。

  三、辅助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体现

  我们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思想品德课讲述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去接受这一种理论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联系学生实际、现实生活实际,还要联系国家的、经济等方面的实际,用具体的、生动的事实去说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教材中的辅助文正是说明正文理论观点的活生生的材料。我们应将这些辅助材料及时正确地应用到教学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提倡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引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但同时我们也反对在教学中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取代辅助文材料。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定要注重辅助文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因为有些材料是我们很难收集到的。

  四、运用辅助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教材内容不同,辅助文的形式和功能也不相同。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可根据辅助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辅助文。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劳而无功。首先,运用辅助文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凡要求识记、理解和运用的重要知识内容,教师要下功夫,巧用力,可采用讲故事、投影仪、设悬念等多种方式处理好辅助文,要分清主次,不可面面俱到;其次,运用辅助文不能重复采用一种形式,那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运用辅助文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多动脑、动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切不可包揽一切,但也不可马放南山,撒手不管。

  总之,虽然教无定法,但须得法,辅助文的运用也不例外。重视辅助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重视辅助文的运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