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和高考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倡探究性历史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同时阐述了在问题情境探究性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以及新的发明创造等,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源泉,引导学生从源泉中引出流水,当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不懂,提出疑问时,这就是发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生疑。当学生因为不懂去问教师、问同学,查资料积极思考时,就是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释疑。当问题解决时,就成为一个重大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摘取“王冠”。
《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应定位于“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实际上,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单纯是学生,也不单纯是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出发去探讨历史教学过程。探究性历史教学是从历史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学规范是以讲台为中心,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属于问答式教学,教师接连的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点名,学生短促回答,教师补充,典型的一问一答;可以说,传统的历史教学是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怎样组织才更加合理呢?“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笔者认为要素很多,但问题情境探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笔者个人看来,问题情境探究,是历史课堂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内在连接纽带,有助于营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
二、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策略
1.创设任务情景,提出探究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在探究性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和任务构成了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如在教学《破解生命起源之迷》时,笔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一定都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离奇的神话故事。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呢?”在学生讲完关于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亚当夏娃等故事后,教师指出,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也就是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段由猿演变成人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听了这些神话故事,看了大屏幕上的动画,你们能对关于人类的起源提出哪些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了学生对这个古老问题的探究意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一些关于人类的神创世说是怎么产生的?关于人类的起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说法?宗教在人类起源之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生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教师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中,课本就是我们探索、发现的信息资源,接着就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结论。
又如,在教学《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时,笔者先问学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学生大多对后一个问题不尽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自读第8课,要求他们认真地看课文,过会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问大家,当然也可以明知故问,考考同学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学习任务提出后,学生果然读书特别认真,集体交流时提问和答疑也特别积极,不时还有同学提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如:“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科学技术的辉煌,那么是什么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结合必修一、二的内容,从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寻找原因所在。这样就可使学生打破课本的限制,从宏观上把握这一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虚拟历史情景,进行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
因为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比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在引言设计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热点”问题,美日模拟夺取联合军事演习等等引入新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满腔愤怒地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把学生带入预设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日本满腔愤怒的情绪,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的侵略罪行,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课教学。
又如在学习本课的最后一目“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时,笔者引入了当今的热点“”,中国的统一政策与势力的斗争,国际势力的干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笔者就因势利导谈到中国的统一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课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比近代中日两国: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的境遇相似,为何几十年后的十九世纪末两国情况却大相径庭呢?提出讨论问题:谈谈你眼中的大和民族,这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大和民族进行了客观正确的评价。
在讲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教师可以用“嫦娥一号”导入新课……但是引入“热点”不能喧宾夺主,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还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引入方式不拘一格。另外,提醒各位同仁,利用这种方式教学就必须关注时事动态,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平时多多积累素材,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创设最佳课堂情境不仅局限于以上方式,其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听到学生唱歌,能与课文内容相映衬的也能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堂。对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澜,丰富想象,愉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讲新授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就可以引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课堂上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总之,问题情境探究历史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历史教学活动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