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语文写作指导之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结构(二)结尾

2019-12-01 10:26:19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蒋念祖

  知识例话

  开头不容易,结尾同样不那么简单。

  说完了凤头,我们再来谈谈豹尾。

  一个合格的文章结尾,要能收束住全篇,强化全文中心,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的结尾,则更应当留下咀嚼不尽的余味,耐人寻思,吸引人把作品再去翻阅第二遍。

  结尾没有开头那种无所凭藉的难处,但一一收结全文所有线索、技法的任务,却比开头要重得多。

  结尾的技法同样有许多,我们这里介绍以下几种:

  一、自然收束法

  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不去进行深化主题的议论或强化感情的抒情,也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或者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物体,这就是自然收束法。这种结尾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在写作中应用广泛。

  下面举一篇文章为例。

  船

  苏童

  我记忆中的苏州内河水道是洁净而明亮的,六七十年代经济迟滞不动,我家乡的河水却每天都在流动,流动的河水中经过了无数驶向常熟太仓或昆山的船。最常见的是运货的驳船队,七八条驳船拴接在一起,被一条火轮牵引着,突突地向前行驶,我能清晰地看见火轮上正在下棋的两个工人,看见后面的驳船上的一对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让我关注的就是驳船上的那一个个家,一个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这种处于漂浮和行进中的生活在我眼里是一种神秘的诱惑。

  我热衷于对船的观察或许隐藏了一个难以表露的动机,这与母亲的一句随意的玩笑有关,我不记得那时候我有多大,也不知道母亲是在何种情况下说了这句话,她说,你不是我生的,你是从船上抱来的。这是母亲们与子女间常开的漫无目的的玩笑。但我却因此记住了我的另一种来历,尽管那只是一种可能。我也许是船上人家的孩子,我真正的家也许是在船上!

  我不能告诉别人我对船的兴趣有自我探险的成分,有时候我伏在临河的窗前,目送一条条船从我眼前经过,我很注意看船户们的脸,心里想:我来的地方,会不会是这家呢?

  我上小学时一个真正的船户的孩子来到了隔壁我舅舅家。我舅舅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孩,那男孩的父母就通过几道人情关系把儿子送到我舅舅家。那是一个老实而显得木讷的男孩,脖子上戴着船户子弟常戴的银项圈,我对那男孩的船户背景有一种狂热的兴趣,我一边嘲笑他脖子上的项圈,一边还向他提出各种问题,问他为什么不呆在船上,跟他父母在一起,我问他难道在船上不如在我舅舅家好玩吗?那个男孩只是回答我,他要在街上上学。有一天我听见窗外的河道响起一片嘈杂声,跑出去一看,一条大木船正向我舅舅家的石埠慢慢靠拢,船上的那对夫妇忙着要靠岸,而一个小男孩站在船头拼命地向岸上挥手,嘴里大叫着,哥哥,哥哥,哥哥!我随后就看见我舅妈拉着那男孩站在石埠上,我知道这就是那男孩家的船,船上的男女是他的父母,那个大叫大嚷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嫉妒的心情看着眼前这一幕,但我发现那男孩一点也不高兴,他仍然哭丧着个脸,面对着满脸喜色的家人,我觉得他不知好歹,他母亲眉眼周正,他父亲英俊魁梧,他的家在一条船上,可他还哭丧着个脸!

  那船户的儿子在我舅舅家住了一个学期后就被他祖父接走了。奇怪的是他一走我对自己身世的想象也停止了,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许是一个真实的船户的儿子清洗了我内心对船的幻想。此后船在河道上行驶时我成了一个旁观者,我仍然对船展开着与年龄有关的想象,但那几乎是一种对航行和漂泊的想象了,在寂静的深夜或者清晨,我有时候被窗外的橹声惊醒,有的船户是喜欢大声说话的,一个大声问,船到哪里去?另一个会大声地答,到常熟去。我就在被窝里想,常熟太近了,你们的船要是能进入长江,一直驶到南京、武汉,一直驶到山城重庆就好了。

  这篇文章以听到船户对话时的感想结束,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既没有总结这一段对自己身世的想象具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借此升华主题,全文停留在一种梦幻式的遐想之中,给人以高品位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随事件结束而结束之外,像随人物的最后一句对话而结束全文,也属于这种写法。

  在使用自然收束法时,不要以为是“自然结尾”,就漫不经心或轻率了之,从而使结尾轻淡无力,没有意味。事实上,经过锤炼、斟酌的自然结尾,都能极好地表现主题,富于情感,留有余味。像上面这篇例文就是。

  二、卒章显志法

  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明确地表现出来,或交代清楚写作主旨,称为卒章显志法。在学生作文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十分普遍。

  卒章显志,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卒章显志,分好几种情况。

  1.总结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的寓意;有时也用一句富于哲理意味的话来结束全文,别有韵致。寓言在结尾点破主旨即属此类。

  身教与言传

  徐坤

  一位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她所主持的那档女性节目为求新图异,想做一期与孩子对话的节目,而且不想事先排演,出几个问题,现问现答。问题的题目就是让孩子抱怨现在的学习压力大,作业多,考试科目多,希望能让他们自己在电视镜头前呼吁“老师、家长,请还给我们儿童的天真和自由”。最绝的还是女主持人想出的一个点子,要找一个“淘气包”小孩来演播室里做秀,“三好学生”、“五好学生”之类的孩子一律不要。朋友以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得出结论:好小孩一贯只会说好话,老老实实,中规中矩,不敢提出不同见解,只有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坏小孩”才有可能无所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