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芮城中学 李记选
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应该从课外阅读、学生作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四个方面入手。
一、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改变学生语文基础差的状况与激发学生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大量阅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积极指导学生去阅读对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知识积累等有益的书籍,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不同层次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由此可见,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变成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推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很清楚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不仅不会打乱我们的课堂教学计划,相反却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从阅读中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关注,这对我们语文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二、把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时下,假、大、空已成为高考作文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我们平日教给学生的都是课堂语文,虽然在课堂上让给学生去写真、善、美的事情,但却很少引导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感觉到完成的仅仅是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考试内容而已,与自己的生活或人生体验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感知,变得无的放矢,失去了语文的教育功能。而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自然也会觉得无话可说,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绞尽脑汁的去编凑甚至说套话假话了。
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发展成长的最宝贵的黄金时期,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如果我们在平日的作文写作指导中,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自然、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积极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他们的真心实感,写出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把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这样我们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感情也会细腻起来。
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历,真正把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尽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体验带入自己的作文中,从而让自己的作文丰富多彩起来。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和多元解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我们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一是要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二是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结构模式,教师既是施教者,也应该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应该可以施教。师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变单向为“双向”“多向”交流模式。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教师有备课、采集交流信息的责任,学生也同样有采集交流信息,反馈独立思考后所形成观点的权利。要拓宽师生间、生生间教学信息流通的渠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的机会。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和保留在现实条件下尚有争议的意见;即使是谬误的意见,也要给学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下。
四、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现在,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为什么厌学?因为课后有大量的机械作业,学生非常不感兴趣。学习,不仅要自主的学习,还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完成作业,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应有的尊重,维护学生应有的尊严。有心理专家认为:练就强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持续保持高效的认知基础;反之长期低分、偏科、成绩波动的学生主要原因是思维迟钝,表现为:不爱说话、说话零散不连贯、对事物没有确定的分析。更何况学生的课后活动,是课堂的延续和发展,是课堂的“绕梁余音”若能开创恰当得体的课堂余境,让学生课后有适度的动手,动眼、动脑的活动余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将会把课堂延伸到一个新的境界。
鉴于此,我们应该设计多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建立老师和学生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