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运用得好都能发挥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授受式教学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输大量的有用信息;探究式教学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了提高学科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授受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倾听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分析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思路。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要“教师倾听学生”。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种教育思想是非常深刻的,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新理念,应引起高度重视。
2.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以研讨者的身份参与
探讨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互动活动的过程。在学生讲清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表达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们听后,很可能会折服于教师深刻的分析。但也有少数学生会不同意教师的观点或表现出疑惑,这说明了学生的理解在进一步深化。
3.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由于阅历素质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而这种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不断改变自己固有的错误思维倾向;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逐渐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构建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课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1.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激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以探究式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一般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1)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2)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同时要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使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当然教师也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但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教师要明确而恰当地给予指正。(3)适时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撰写成文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是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是讨论结果转化提升的过程。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拓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探究性学习一般要花费较长的学习时间,这必然使课堂渗透探究性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如何使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时空?过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资料,现在通过网络,很短时间就能查到;以前没有多媒体教室时,只能给学生讲述新闻、案例和其他事件,虽然详尽,但很难达到情感体验的效果,现在把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直观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如讲到《依法保护环境》时,笔者放映了Flash《逼上梁山》。这个Flash反映了一只牛在环境污染前后的生活变化,最后只能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学生们观看了动漫之后,兴致十分高昂。很多同学都表示,环境污染不只是把牛逼上了梁山,同时也把我们人类自己逼上了“梁山”。于是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文章及资料,留意周围的实例,结合实际分析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探讨保护的措施。应该说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当然,学生必须接受式地学习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但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总体来说,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