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网特约名师 湖南师大附中: 焦忠民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命题,将根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沿袭2006年高考语文卷(湖南)的命题思路(见《高考试题分析 湖南卷?2007年版》),在2006年语文卷(湖南)的基础上对试卷结构、题型、赋分作适当调整:
(1)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赋分由12分调整为15分。
[解读] 2006年湖南卷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主要涉及四个点:识记语音、识记字形、正确使用词语、病句辨析。2007年将保留这四道题,增加一道题。笔者以为首先可以排除标点符号的使用,因为自2006年起全国大多数考卷将此项纳入作文评分之中,湖南正是如此。其次,可以排除修辞,道理同上。所以,可能以客观题出现的考点只有“简明、连贯、得体”了。而该考点最有可能出现的命题形式则是两种:一是以鲜活素材为背景材料的衔接题,二是以鲜活素材为背景材料的简明、得体题。最初笔者以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后经再三思考,还是认为前者前者可能性更大。原因有二:其一,简明、得体可以在辨析病句中结合考查;其二,纵观2006年各地考卷,多数考查连贯,只有部分地区考查得体。无论怎么命题,都会突出与日常交际接轨的新课标理念。另外,字音、字形只会考常用汉字,语音题的命题形式会有改进,因为2006年的命题p值太小,可比性太小。
(2)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原第四大题中的文言文翻译调整到第三大题。
[解读] 2006年湖南卷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四道选择题涉及四个点:实词、虚词、文意理解与信息筛选、内容与技法鉴赏。2007年将四道选择题减为三道,增加一道简答题,此外,为保持试卷结构的完整和方便考生作答,将文言翻译与理解鉴赏合并,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问题是三道选择题考什么,主观简答题怎么考?笔者考查2005年以来全国卷、湖南卷和上海卷,试作妄言如下:
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文意理解与信息筛选。不会考句式,因为一般都在翻译中结合考查。
主观简答题考查鉴赏技法和评价观点态度,也有可能涉及文意概括。不会涉及文体等常识问题。备考可以参阅近年的上海卷题型和新课标高考试验区的试题。这种题型的导向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对这种题型,其实简单,就是复习好几篇不同文体的课文,做好课后题。
文段将吸取2006年过于艰涩的教训,会选取600字左右的浅易散文作为命题材料,且不会选湖南近代的作品。其实湖湘文化的根本不在于表面的文章,而在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文体来看,论说文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3)第四大题中的古诗词鉴赏,赋分由6分调整为5分。
[解读] 诗歌的赋分缩减,并无道理。据国家考试中心专家观点,诗歌赋分以6——8分为宜,笔者统计2006年的诗歌赋分,平均值也为6分以上。可能是增加一道语言运用题之后,分数不好摆的缘故吧!我想来年还是会调整的。不过,自2004年以来湖南卷诗歌题一直设题僵化,好像仿写题,难怪中学教师将此题型表述为“仿写式鉴赏题”。鉴赏本来是有个性的,设题的开放有利于诗歌鉴赏教学,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
(4)第六大题文章赏析,赋分由16分调整为14分。
[解读] 2005年文章赏析面世,赋分为15分,受到好评。2006年将赋分增加为16分,当时补充说明出台后,各界就有反对意见,确实不够理性。2007年将分值缩减为14分,刚好平衡权重。其实文章赏析最好是赋10-12分。赏析篇幅可为250字左右。2008年肯定会吸取福建、湖北、上海等地,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试验区的命题经验,进一步改进阅读命题形式。至于选文和题型,笔者略谈两点:
先说选文。2004年为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选段(叙事抒情类散文),2005年为何为的《巨人贝多芬》(叙事写人类散文),2006年为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游记类散文,篇幅为1750字左右),2007年会是什么?
从时代来看,当代作品该出场了;从地域来看,外国作品也可能出场了;从文体来看,小说该出场了,议论性散文也有些许可能性;从篇幅来看,1700~1800字的长度会稳定;从作家来看,名家大家会常驻;从文章地位来看,经典之作不可动摇。
再说题型。“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已经出局,以某一个鉴赏角度设问的方式可行性更大。原因简单,不是写鉴赏短文,而是写文章赏析。既然不是短文(文章),为什么要“主标题+副标题”。建议模拟训练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不要以主副标题的形式出现。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湖南),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占36分;其它题型10道,占114分。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如下:
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共5小题,15分。
二大题: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2分。
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1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翻译题1道(3句),9分;简答题1道,3分。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小题,11分。其中鉴赏题1道,5分;默写题1道,6分。
五大题: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7分。
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七大题:写作,共1小题,6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分,3分)。
[解读] 总的变化是表述题增加,提高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至关重要。余不赘言。
以下内容仍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的范围仍为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写作仍将限制文体。
[解读] 单说作文。限制文体,目的是规范文体。我想引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2006年全国卷试题评析关于作文命题的一段话来谈这个问题
“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标题作文”是传统形式,其他两种是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形成和发展的。这三种命题形式在测试功能上各有长短,但在“开放性”这一点上却是逐步递增的。这种逐步递增的“开放性”,越来越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才能,更能催生精彩的考场作文。
“不过,近年来高考作文也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和抄袭的作文比以前多;二是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比以前多;三是不重内容只重词藻的作文比以前多。这三个“比以前多”,有的与命题形式有关,有的与评价标准的把握有关,有的与社会和学校的风气有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有人主张加大限制的做法,而这道题是采取撤销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包括标题和话题)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也许会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
规范文体,已成共识。限制文体,持有争议。
湖南卷限制文体,是地方特色,在2006年20套命题中独此一家。2007年再次限制文体已成定论,那么限制什么呢?估计是像2005年湖南卷一样,限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太限死了,扼杀了考生的创作个性,也不够公平。2005年北京卷限制为“议论文”,2006年就知错能改了。我想,2007年湖南卷作文命题还是会更为理性和科学。
至于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主要是关乎“公民教育”“民族教育”和“道德传承与构建”,也就是青年一代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命题使用的工具书仍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