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烈士 血染古城

2019-12-01 10:31:31

  1937年7月7日,78年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鲁西北,以聊城古城为中心,范筑先将军高高举起抗日大旗,大小武装群起响应,很快组成了35个支队、3路民军,总计6万人的抗日部队,形成了包括30个县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在爆发纪念日来临之际,记者邀请了原古城老居民、亲历者及其后人,前往古城区寻踪抗日往事,经过他们的讲述,发生在1938年冬天的一场“聊城保卫战”得以完整再现,七百志士奋勇杀敌血染古城。

  迎战:

  誓死抗日绝不撤退

  兵临城下布防守城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疯狂入侵。铁蹄所至,版图易色,中华大地处处腥风血雨。山东军队在省主席韩复渠命令下,不战而退,济南、泰安、青岛等大中城市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相继被占领。

  但富有爱国激情的山东省第六区行政专员范筑先两次拒绝执行省主席关于撤退的命令,决心誓死保卫鲁西北。1937年11月19日,范筑先通电全国,表示“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电文发出后震惊全国,也极大地鼓舞了守城战士的士气。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范筑先部队先后打了梁水镇战斗、界碑战斗、南镇战斗,包括攻城夜战、城北歼敌、城东麦田伏击、七里堂激战、石墓头大捷等战斗的濮阳战役,还有黄庄大捷等。1938年8月的济南战役是范筑先部队打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战斗中,范筑先之子、挺进大队队长范树民,参谋长何方壮烈牺牲。

  在与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后,引起了的疯狂报复。1938年11月中旬的聊城,阴云密布,寒风怒吼,古城笼罩在沉闷、悲凉的气氛中。

  12日夜,从津浦路泰安段西犯的在东阿艾山的黄河故道搭浮桥渡河,其它方向的敌人也蠢蠢欲动,要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3日,范筑先组织司令部军事人员开会研究布防:范筑先将军到城外指挥调动部队围攻敌人;军法处处长刘佩之担任城防司令,县长郑佐衡担任副司令,留下游击营等少数人员守城;机关等非战斗人员全部撤出城内。

  守城武装主要是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包括保安第一营、传令队、执法队、工兵队、通信连及游击营的两个连,卫队营、交通队的大部分人员,总共约有七百人。但是武器较少,枪支共400支左右,不少战士只有一把大刀和四个手榴弹,有的新战士甚至没有武器。

  坚守:

  屡次受攻反复击退

  炮火中大刀退敌

  13日下午开始,范筑先将军动员百姓出城投亲靠友,机关、学校也向农村搬家。14日早晨,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在撤出城外后,见范筑先将军还未撤出,又于午后返回城内催促。这时,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突然乘车从临清赶来,与范筑先商谈部队整编事宜。

  中午,已经从三面包围古城。而李树椿到下午4点才走,他走后,范筑先赶忙出城,可是古城的出路已被鬼子全部堵住,已经出不去了。

  进攻聊城的敌人有精锐部队300余人,另有大量伪军协同,步枪、机枪等武器充足,还有飞机、装甲车的配合。14日,多次攻打东关一带,都被我守军用大刀、手榴弹击退。下午4点,开始从南城门攻城,在火力掩护下,鬼子冲到城下爬城墙。游击营战士与敌人激战一个多小时,打退了的进攻。强攻东关的也逐渐增兵,致使部分守军被迫外撤。敌人攻入东关后,又攻打东门,两挺重机枪喷出密集火力,掩护鬼子爬城墙,被我军打退。

  14日夜间,范筑先安排,在游击营、卫队营和执法队属下的武术队中挑选了50余名战士组成敢死队,让他们从西关探路,试图突围。

  敢死队来到西关中段的吕祖庙临近时,敌人的四架重机枪同时开火,走在最前头的敢死队员负伤了四人,牺牲了两人。敢死队无奈退回城内。黎明时分,敌人攻打西城门,城防副司令郑佐衡带队与敌人激战,将敌人击退。的炮弹不时落在城里各处,不少民居和店铺被炸毁,无辜群众被炸伤。

  15日黄昏,增至700余人。在猛烈炮火配合下,再次攻打东门。范筑先、姚第鸿赶到东门督战,激战两个多小时,打退多次进攻。出动三架飞机,环绕着城墙进行低空飞行,侦察我军的防务,并用机枪扫射,同时大炮也密集排射,掩护敌军爬城。

  四面城墙上我守卫的将士,用大刀、手榴弹与爬上城墙的敌人死拼,连续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殉国:

  誓与城池共存亡

  全部牺牲无一投降

  15日9时,爬上城头后,守城战士与搏杀。一个用短枪打伤了范筑先将军的左臂,危急时刻,一名战士冲过去用刺刀捅死了那个。范筑先将军被迫撤下城头,东门失守。

  的装甲车开进城顺着大街疯狂扫射,涌入城内。范筑先退至光岳楼下,组织部队与巷战。此后,北、西、南三面的敌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也先后冲上城墙,城门相继失守。

  城防副司令郑佐衡和游击营营长林金堂带领130余人,试图从西门突围。他们出城门后,遭到敌人火力封锁,被迫退回,趁机追进西城门瓮圈里。我军战士在子弹打完后,用大刀对付敌人的刺刀,最后展开肉搏战,郑佐衡等将士全部牺牲。

  敌军蜂拥般冲进城内,范筑先及其警卫员陷入了敌军包围中。在飞机扫射时,范筑先的腿骨被打断。范筑先吩咐警卫员自寻生路,警卫们不忍离去。他们送范筑先去天主教堂医院治伤的路上,范筑先拔出自己的手枪自杀殉国。

  据所写《忆民族英雄范筑先》一文(见《聊城文史资料》第五辑)中说:“张郁光、姚第鸿等七人隐藏在状元街老百姓家,被敌人发现,临危不惧,英勇搏斗,被鬼子惨杀。”

  战士们分散于大街小巷与敌人展开巷战,枪声此起彼伏。下午5时左右,枪声停止,聊城沦陷。进城后,挨门挨户搜查战士和群众。有四名在东门失守后退到城中心的战士,此时隐藏在古楼西南角孤儿院里。鬼子进屋搜查时,四人同时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在古楼南街搜出百姓30余人,将他们带到南门外,用枪或刺刀杀害,把尸体推入水中,河水被染红了一大片。另外搜出的数百人,都集中在西北大操场,由韵开哲指认谁是良民,他没有指认的70余人,全部被鬼子拉倒西门外杀害。

  这场聊城保卫战,由于外援不到,范筑先孤军奋战,共有700余名将士牺牲,300余名群众遇害。

  刚烈男儿垂范后世聊城人民自发祭奠

  牺牲在聊城保卫战中的着名烈士范筑先,馆陶县人,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着名烈士张郁光,济南人,中国共产党员,“七七”事变后任范筑先部政训部少将高级参议、鲁西北干部学校副校长,协助范筑先成功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着名烈士姚第鸿,山西省河津县人,中国共产党员。1937年10月,率领青年学生240多人,到范筑先部开展抗日工作,任保安司令部部副主任,为争取范筑先抗日做了大量工作,推动范筑先任命一批共产党员任县长,打开了鲁西北地区的局面。

  牺牲的英雄战士有西花园街的魏士华,楼东大街的宋泽广,礼拜寺街的蒋士芳,米市街的刘文奎、蒋东岭、王笃元,龙湾村的周迈歧,邓楼村的吴保生,前罗村的邓金贵,军王屯村的吴保安、吴保顺、许学禹……其中,陈保安历任警卫员、班长、自行车队长,参加过梁水镇、、黄庄、范县等十几次战斗;窦余泉为米市街回族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投身范筑先部队,先后参加过十几次战斗。

  聊城失陷、范筑先将军殉国的消息传出后,重庆、延安先后举行追悼大会,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

  此后多年,每到上坟的日子,位于观后街的范筑先坟墓前,总有民众自发祭奠。1941年,鲁西北抗民在梁水镇建立了“范公祠”,立了多块抗日烈士名录石碑。

  1947年元旦,聊城解放,入城部队和全县干部到墓前公祭。1953年,范将军忠骸被移至邯郸冀鲁豫烈士陵园。移灵时,群众自发抬棺。夹道群众排成十里长队,依依不舍地与这位抗日名将挥泪作别。

  1988年,在范筑先殉国故地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每年清明节,市区学校师生都来这里祭扫范筑先和他的战友们,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