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到底能否致癌

2019-12-04 16:58:17

手机电磁波是否影响人体健康越来越受关注。手机真正大众化是近几年的事儿,目前仍没有发现哪个人因打手机受到辐射而患癌,因此科学界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世界卫生组织说,这个问题将要再研究4到5年。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却表示,也没有证据可绝对肯定没有危险。因为以前的研究都没有把手机的使用与健康问题联系起来。

电波辐射掣肘手机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约有5.7亿人使用手机,爱立信公司更乐观地估计,未来5年内手机用户将增加至14亿人。

用户增多,手机生产商当然高兴。对营运商来说,则不能仅顾着高兴,因为用户多了,基站的密度也必须增加,否则很多地方会出现网络“塞车”、“信号盲区”,而电磁波辐射问题,正是基站建设的主要障碍。

国内一家移动电话公司的工程人员告诉记者,好不容易才选好点、拿到用地批文、花了几百万元人民币建起了基站,没想到工程人员前脚刚离开,小区居民后脚就把线路给破坏了,理由就是:电磁辐射影响他们的健康。在国外,这类问题也不少。今年8月初,美国有位神经病学家宣称所患的恶性脑肿瘤是由于使用手机所致。他控告摩托罗拉和另外8家电信公司和组织,索取8亿美元的赔偿。

资料记载,最早有关电磁辐射的索赔案是在1993年,当时有一名男子提出诉讼,称其妻是由于使用手机而长了脑肿瘤。但法官最后判他败诉。自此之后,有关电磁辐射的纷争就没中断过,有关使用手机是否导致癌症的研究一直没停止,也一直没有结论。

1997年,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将一些容易患上淋巴瘤的白老鼠,连续18个月每天两次暴露于手机的辐射之中,每次长30分钟,结果发现这批白老鼠患肿瘤的速度快了两倍。这个实验似乎可以证明手机电磁辐射会增加患癌的机会,但遗憾的是,科学家此后也做了多次相同的实验,但都没能得出相同的结果,这也就使部分科学家怀疑那些白鼠所患的肿瘤是否与手机电磁辐射有关。

专家认为,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手机辐射的影响。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1999年,美国的移动电话行业投入了2500万美元,准备用5年的时间弄清这种影响。

这个问题一拖再拖,使手机营运商干着急:想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却又担心弄巧成拙。在没有确切的、科学的答案之前,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手机辐射量将公布

面对全球用户的压力,三大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如今也不得不根据用户的要求,披露它们的手机究竟发出多少辐射。量度手机辐射程度的国际标准“特定吸收比率”(SAR,量度人体从手机吸收到的辐射能量)可望在明年年初确定,并将附在最新型号的手机上。

这样的“曝光”显然是手机制造商不想看到的局面。摩托罗拉公司表示,随附辐射量标签的做法,会使顾客在买手机时以辐射量为主要参考值而忽视手机的其它功能。

摩托罗拉的观点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辐射量低的手机会比其他手机更安全。爱立信也认为,没有详细解释的数字对消费者并没多大的帮助。

手机制造商为防止这种“误导性比较”的出现,所有辐射量低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的1.6SAR上限的手机,都会在包装盒上印上“在安全范围内”的标签。

不过,大部分手机生产商都认为,即使公布特定吸收比率,也不会影响手机的销量。目前全球投入使用的手机超过4亿部,制造商预期今年可再售出4亿部,这个数字甚至会超过电脑、电视机、个人数码助理及传呼机的总销量。因为,人类几乎成了手机的“奴隶”,在美国,手机用户每月利用手机通话的时间平均为150分钟。

小孩最好少打手机

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无害言之过早,科学家目前能端出来的最好答案就是“或许”。

手机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是一种非致癌电离辐射,与“X光”的情况不同。X光可透过分散电子的过程,把人体细胞的原子变成可能有害人体的离子。但非离子化辐射同样危险,在雷达或微波炉内发现的高水平非离子化辐射可灼热,从而严重损害人体组织。

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辐射能量可能对人体构成突然及短暂的影响,包括改变睡觉时脑部电波的模式,但这种辐射能量的全面影响仍有待断定。美国一个无线电传送技术研究组织不久前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直接用手机通话的用户死于脑癌的比率,高于用免提听筒的用户。科学家们面临的难题是,来自手机的低能量信号是否有害,是否会对健康有非灼热性影响。因为手机在放射电磁波方面,与一个小型的无线收发站没有什么区别。

在最后的结果没出来之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要求生产商必须把其手机的SAR数值呈交该委员会审核,经批准后才能在美国公开发售。一些大公司还劝告家长从孩子的健康着想,最好考虑使用传呼机。因为发育中的青少年脑部所吸收的辐射能量高于成年人的脑部,而且还有数十年受辐射影响的机会在等着他们。在英国,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小组呼吁消费者采取“预防方法”:一是阻止儿童使用手机;一是使用免提听筒,让脑部与辐射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