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玉米洞发现10万年前人类活动痕迹

2019-11-22 12:30:50

继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发现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之后,近日从巫山传来消息,由著名学者黄万波教授带队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科考队,在距离龙骨坡不远的玉米洞内,意外窥见了10万年前后的人类活动痕迹。6月15日到16日,记者随同市政协文史委前往巫山,探寻玉米洞的神秘。
  
  玉米洞在龙骨坡遗址西南方,海拔1100米左右,洞口位于小营村七社玉米淌东侧半山腰,方向朝南,距龙骨坡遗址大约10公里。早在2004年,黄万波教授率领的科考队进驻巫山龙骨坡时,就听当地人说不远的玉米洞也散落着不少“龙石”和动物骨骼。经过前期准备,直到去年,科考队开始对玉米洞进行正式发掘。
  
  这是怎样的一个山洞?洞里环境如何?6月16日上午8点30分,记者随同黄万波教授一行,从位于庙宇镇的科考队基地出发,前往玉米洞。开车在崎岖的山路颠簸半小时后,下车步行。走了不到10分钟,在一片茂密的林子中,便看见了洞口。洞口用砖墙、铁门封锁,当地人说,玉米洞属于天然溶洞,洞门原本被淤泥掩埋,上世纪90年代,当地人为采集“龙石”,将洞门挖开。五六年前,有人在洞里种蘑菇,所以将洞口上了锁。
  
  走进洞口,一股凉气袭来。只见洞内宽阔处大约有上千平方米,洞里有很多钟乳石、石笋,洞顶不时有清泉往下滴。尤其神奇的是,洞顶有一个直径约五六米的自然形成的“天窗”。当关掉洞内光源时,洞里依然有光亮。“有水源,采光通风好,冬暖夏凉,这样的洞穴环境很宜居。”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告诉记者。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作业,洞里已挖出6个探方。“每个探方,都是一个地质剖面,包括一万年前、四五万年前、七八万年前、十万年前几个层级。”黄万波教授说,经过发掘,目前科考队已经发掘出总量至少2000件的动物化石和石器。科学测试发现,这批化石距今大约有10万年左右历史,其中不仅有羚羊、猎狗、大额牛、水牛、豪猪等常见物种化石,还有大熊猫、黑熊、水鹿、野猪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化石。此外还有数件手斧、子母用品等罕见的旧石器。
  
  黄万波介绍,虽然与204万年的“巫山人”年代相隔较远,但从形成这批化石的动物种类多样性中,可以窥见“巫山人”存在的链条痕迹。特别是多种特别的石器的发现,更为“巫山人”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进一步研究探讨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