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之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可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那么,语文课应如何巧设导入呢?
一、迁移导入
迁移,本来放在课堂的结尾更为合适,放在开头似乎有悖于常理。但是,若应用在内容难以理解的课文之前,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比如:《钓胜于鱼》一文,可以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回忆《江雪》、《渔歌子》两首诗词,让学生从诗词中理解两个渔翁钓的目的不在于“鱼”,而在于“山水之间”。这样,学生对“钓”与“鱼”的喻义就不难通晓了。
二、以情导入
“以情导入”的模式,重在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就进入教师精心营造的感情氛围之中。如在教读《一面》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了。一幅绣有‘民族魂’的旗帜覆盖在先生的遗体上,这是人民大众献的。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在他们的心中,鲁迅先生是朋友,是同志,是父亲,是师长。现在,我们仍然怀念您啊鲁迅先生……”这个导入就抓住了缅怀鲁迅先生这一感情基调。在整个教学中,这一“情”始终缭绕于心。到收束全文,教师又特设了一句“让我们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前进”进行照应,构筑了一个完美的整体,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
三、设譬导入
“设譬导入”是我们在教学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导入方式,往往在设譬之中体现了所授文章的主题。《中学语文》杂志社编写的初中语文第六册单元教案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天气陛下》一文,编者这样导入:“我们曾学过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面的大臣、官员、百姓称他们的皇帝是什么?陛下是封建社会臣民对君主的尊称。陛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号令三军,臣民只能俯首听命,不能违抗,否则‘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本文却称‘天气’为陛下,难道‘天气’也有这样的神威吗?”这一设譬导入组织得非常巧妙,给人以美的享受,听来确实让人拍案叫绝。
四、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是一种很直观的导入方式。与课文的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知识,都可以设计成导入。
我在导入《诗五首》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我们知道诗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早在先秦时就出现,发展到唐宋时,达到了鼎盛时期,致使唐宋诗广为流传,也使之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这个导入,是从诗的发展导入的。如果从诗的读法上导入,我想也是很合适的。
当然,不管哪种导入方式,都希望达到一个“激趣”的目的。知识导入,如果在“趣”上下功夫,那就更好了。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有的重在激趣,有的重在激情,有的重在说理。
讲述一个有关“鬼”的故事而导入《宋定伯捉鬼》,就会激起同学们学习本文极大的好奇心;《卖炭翁》一诗,教师在开头将诗编成一则小故事,重在激情,使学生带着同情“卖炭翁”、痛恨“黄衣使者”的感情进入课文,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讲述了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在纽约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制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的穿着多么旧呀!”“这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数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了。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仍然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换一件新大衣。“何必呢!”爱因斯坦说,“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这则故事重在说理,和《陋室铭》所体现的主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个故事引申到课文,课文思想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六、提问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关键在于把握课文内容,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当中去。这种导入简洁明快,容易达到激趣的目的。
《中国石拱桥》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见过桥吗?
生:见过。
师:都见过些什么形状的桥?
生:(回答许多形状的桥)
师:你所见的最多的是什么形状的桥?
生:石拱桥。
师小结:在我们中国,几乎到处可见石拱桥。那么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中国石拱桥》。
七、表演导入
表演导入应用是较少的,因为比较费时;但如果组织合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导入《谈笑》一文时,叫了四位笑的表情不一、但乐于表演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要求其他的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然后,我讲述了一个特能引人发笑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哄笑。最后,我让台下的同学描述台上同学的面部表情,让台上同学刻画台下同学的身体形状,进而得出一个“笑”的方式很多的结论,顺势导入:“笑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也来谈谈笑。”这个导入的设计,确实让学生们在笑中收效,达到了开篇激趣的目的。
八、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的方式,教者应用最多,可以说是随手拈来。比如,导入《<农村调查>序言》时,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有哲理性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是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导入——
有这样一句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的水暖,为什么鸭先知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它告诉我们,要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得亲自实地调查。可见,调查研究是多么重要。
这个导入就是警句导入。再如,导入《食物从何处来》一文,可以以“民以食为天”导入;《怀疑与学问》一文,可以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导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可以用古人的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导入。总之,名言警句导入,省时,简洁,很值得推广。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你采用什么形式的导入,都要短小精悍,富有启发性和艺术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