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晓庄学院张华清
一堂课到底确定多少教学目标适宜?
这似乎是一个无须论证的话题。因为教师们都清楚,目标不宜过大,更不宜过多。过大,只能笼统而为,无法下口;过多,只会蜻蜓点水,难有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受“三维目标”的影响,在备课中面面俱到,着力突出“三维”,而且又是分别体现,单独列出。于是,每一维确定两三个,一堂课也就有了五六个教学目标。最终搞得师生紧张、疲惫,而浮光掠影,不见成效。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一是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尤其是没有搞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其视为互相独立的语文因子;二是教学评价缺少科学性给语文教师带来的压力,一方面评价标准就是这样一一罗列的,甚至每项赋分标准都赫然在目,另一方面作为评价的执行者为了省事或根本就不是内行,机械地一一对应那些条条杠杠后给出评价结果。
其实,“三维目标”是一体三面,彼此交融,根本不能截然分开。无论是评价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明确这种认识。既不能在形式上分别呈现,也不能在评价上孤立定标。“一课一得”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因为,它不仅解决了教学目标多寡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三维目标”的关系问题。它充分说明了教学目标以少为宜,抓住重点,多方突破,深入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体验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情绪感受,在不自觉之间实现了“三维目标”。
就这个方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有所论及:“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