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变阻器”教学难点

2019-12-04 11:24:17

  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理解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问题,是初中物理“变阻器”一节的教学难点。本文就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介绍几点做法。

  1.趣用小电器,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台灯的明暗变化和收音机音量大小的变化,说明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是变阻器在起作用,从而引入课题“变阻器”。然后做一演示实验:用一根合金电阻线与小灯泡串联,用导线夹代替金属滑片(如图1),可明显地看到:灯泡的明暗变化,是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实现的。由此,学生对变阻器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2.巧设思考题,各个击破

  学生对变阻器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巧妙设置了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一系列思考题:(1)如何把较长的电阻线安装在收音机或台灯里,便于操作?(2)滑动变阻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电流是如何通过变阻器的各个部分的?(4)滑片和线圈是如何导电的?(5)金属杆有无电阻?(6)线圈的每匝之间是如何绝缘的?……这些思考题淋漓尽致地给出了探索滑动变阻器结构的一条思路,教师按此思考题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各个击破。

  3.自制“变阻器”,直观展示

  为了更直观地把变阻器的结构展示出来,教师自制一个滑动变阻器模型:用铝芯绝缘线一匝一匝地绕在一绝缘筒上,然后用电烙铁将绕线的两旁各烫一直线,让其两旁露出金属部分,但每一匝之间又是彼此绝缘的。再用一金属片做成滑片,以金属杆限制滑片,使之与绕线紧密接触,并能在其上左右滑动。这样,变阻器模型就做成了。利用此模型能很好地回答以上部分思考题。课后教师让一学生将长约8m的铝芯展开,再一次让学生认识变阻器的结构。

  4.运用多媒体,形象模拟

  “变阻器”的教学难点还在于电流从哪里流进变阻器,从变阻器的哪个部分流出来,学生不能直接从导线中观察到。教师可利用动画制作软件,把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随着滑片滑动而发生变化的全过程做成动画,并且将有电流通过的那部分电阻线用彩色显示。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了”电流的“路径”,从而形象生动地进行模拟说明。

  5.归纳连接法,简便易记

  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如何连接到电路中去?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纸上画有六个简易变阻器,要求学生示意画出连入电路的方式,并说明:(1)每种连接方式是使用的哪一段电阻;(2)滑片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将如何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出了六种连接方式。进而教师指出:连C、D时(如图2),引起变阻器短路,这种接法绝对不允许出现。接A、B时,不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一般不提倡。另外,从形式上有四种,而实质上只有两种接法:一种是连A、C或A、D;一种是连B、C或B、D,这两种方式可总结出易记的口诀,即选择两个接线柱的原则:“一上一下”。这样学生通过分析,对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就理解得深了,记忆得也牢固了。

  6.当堂作巩固,学以致用

  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掌握了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教师把初中课本最后一道习题的内容“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投影到大屏幕上,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自如地解释其工作原理,教师又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了其工作过程,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

  来源:未雨绸缪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