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亮点锤炼语言

2019-11-25 16:10:43

作文教学的工夫在平时,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我们还是要加强训练,有句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了解中考作文的本质,掌握应试作文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语言能力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充沛的情感,无拘的想象,严格的训练,三者相辅相成,造就优美的华章。
——阿来
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现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等职。
著有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多部,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茅盾文学奖。

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莫怀戚
莫怀戚,当代著名作家,重庆师范大学写作学(新闻学)教授。著有中长篇小说50余部,其散文代表作《散步》入选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
中考作文的本质是炫示
暗示、表现得好的诗文,未必是应试佳作,而炫才学显技巧的应试作文往往能获取高分。为此,我们以为中考作文的本质是炫示。所谓“炫示”,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显露文章技巧以悦人。
请看李白的两首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向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从阅读的初感来看,后一首诗更具文才,更易抓住人心。因为后一首较前一首想象丰富,形象感突出。然而,我们的理智知道,前一首更佳(这恐怕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唐诗)。前一首的文才不能一眼望见,后一首却能。而后一首正是“应试”之作。最初的读者就是在沉香亭上赏牡丹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再如,假如拿朱自清的两篇文章《背影》和《荷塘月色》参加考试,《荷塘月色》恐怕更易得高分。因为《荷塘月色》的好处看得见,无论情感,还是技巧,全摆在明处,而《背影》则未必。因为好处不能一眼看见,平直的叙述在阅卷者心里掀不起大波澜,这种文章的妙处需要花时间咀嚼。
请阅读我班学生肖雄的作文。
越溪河游记
宜宾县育才中学05级9班 肖雄
甲申之夏,五月三日,吾等十有五人,泛舟越溪河上。心甚欢。
初见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貌春松。恍惚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雪之流风。然近而观之,秀美兮如芙蓉之出碧水。既而定神细视,方知之恰似戏水之飞燕,纤柔兮若碧水之清波,似雨晴之彩虹。微风徐来,拂其长发,飘摇于空似鹊桥之灵犀,盼牛郎织女之重逢。水珠之附身兮,如缀明珠之耀躯。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初遇洛神时也。
其实,越溪河之容颜,远过于此。
夹岸之高山,与三峡绝崖峭壁比雄壮;居中之碧波,同西湖之水镜波玉竞柔美。天山共色,郁郁青青;水光接天,一碧万顷;山水交融,悠悠长青。天,山,水,此三者交融杂汇,乃别造天境。吾觉此非“桃花源”乎?于是心中甚欢,惟恐无足金,不能迁居于此,与之长相伴。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乃独悲而泣,湫然危坐。
予望蓝天翠屏,闻鸟鸣流水,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此若非宓妃临世,更何物?山色如娥,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不觉目酣神醉。超长吟以承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此非东坡之诗乎?哀吾生之须臾,羡天地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恐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
如此美景于前,惟叹终须一别,不能与之厮守。
忽见舟中师友棉带喜色,尽享天伦之乐,曾不长吁短叹。乃念太白之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于是乎,笑颜绽放,遂与师友共享山容水意,别是一番趣味在心头。盘桓而不能去。
这篇文章如果出现在中考话题作文“走进大自然”中,肯定能得比较高的分数。初中学生用文言文写作,真是难能可贵。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才华。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哪有这样的才华呢?我们说,别自惭了!炫示的固然是才华,但中考作文中炫示的才华却未必是在考场上爆发的。前面肖雄的这篇文章就是在平时亲自游览越溪河后,厚积薄发,并经过修改完成的。中考作文炫示的是才华,但才华可以来自考前精心的准备。准备好后,应试中,只须根据命题适当转化而已。
制造亮点
中考作文的本质既然是炫示,那中考作文着力处便在于制造亮点。所谓亮点,就是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着力营造的充分体现其才华的、使阅卷者认可和赞赏的地方。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中考作文的核心是制造亮点。
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公王不能隐于蒿草,美酒不能没于深巷,文章的亮点也必须凸显在最佳位置。(在标题、在题记、在开头、在结尾、在段首、在过渡处、在关键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仅一双含情目,就足以让阅卷者多评上几分。会作文者,是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在标题上下工夫的。有个小故事,说丰子恺有一天读报,忽见一醒目标题《丰子恺画人不要脸》,一向修为甚高的丰子恺也有些急了,得罪谁了?说我不要脸。细看下去,释然,原来别人称许他呢!说他画人技艺高超,不画人脸也鲜活逼真。
一些中考佳作的标题,有用比喻的,如《放下感情的叶片》;用拟人的,如《让理性主持宣判》;用引用的,如《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用仿拟的,如《既生“亮”,何生“关张”》;等等。总之,无论如何要变化一下,万不可直接用话题作为标题,以“欲望”为话题就以“欲望”为标题,大忌!因为这是在丧失一次创造表现的机会,你可以原谅自己,但阅卷者不会原谅你,他心中早已对你的文章打了折扣。
题记也是亮点的好位置。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阅卷者在花之未开之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先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阅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有一篇学生作文《我心依旧》就是这样,把好句子放在题记处。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心里。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云深不之处”的地方。
开头更不能“无为而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或起兴,或引用,或典故,或哲言,或丽句……总之,要干净利索,一把抓住阅卷者的心。请看下面这些佳作的开头:
在冷漠者的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
在痴迷者的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
在旁观者的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我心依旧》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不由叹息: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啊!
——学生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梵志拿了两束鲜花要献给佛祖,佛祖曰:“放下。”梵志放下了手中的鲜花,佛祖又曰:“放下。”梵志曰:“还要放下什么?”佛祖曰:“你要放下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到了无可舍却的境界,便是明辨是非,探知无阻碍的境界了。”
——学生佳作《探知的阻碍》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和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学生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悦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学生佳作《猛虎和蔷薇》
独自踟躇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学生佳作《一蓑烟雨任人生》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学生佳作《壮哉,猛士!》
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飞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褒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和谐来。而大约也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架设起心灵的桥,用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学生佳作《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汉》
蓝天上飞过一群白鸽,那是我们唱给老师的赞歌;
大地上翻滚着金黄的稻浪,那是我们献给老师的累累硕果;
冰山上怒放的雪莲,那是您高尚的灵魂;
江河里浪花闪烁,那是您生命不息的脉搏!
老师啊,让我们唱出心中赞美的歌!
——荣绍明《献给老师的歌》

作文无常道,但作为应试作文,以上几种开头却值得我们借鉴。考前储备一些美好的意象,背诵一些鲜活的名句,熟悉一些新颖的典故,考试时就能派上用场。
结尾也是古人甚为重视的。结尾如“豹尾”,啪地一声,甩得响亮。技法也当如开头。请看看下面的例子:
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三人醉成月光,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出就是今天的中华,千古一叹,叹在今朝;擦干眼眸,却又见心桥流水人家!
——学生佳作《心桥》
人生这一路上,鲜花稗草,杨柳荆棘,何尝不是并肩而至,取舍的时候,何妨扪心自问,我可曾为道义评判,抑或只为情感左右?如此,这一生才无怨悔,才有辉煌!
——学生佳作《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我爱你,但假若你骑的是邪恶的黑马,我同样会砍断索桥上的绳索;我恨你,但假若你扛着的是正义的宝剑,我同样会放下吊桥让你通过。但愿生活中多一分挥刀断索的大义凛然,多一分搭桥渡人的宽容正直。
——学生佳作《挥刀斩索,搭桥渡人》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碾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学生佳作《学会历史的旁观》
人非草木谁无情?认知常伴感情生。
欲识“庐山”真面目,尚须不在此山中。
——谨以此小诗作为结语
——学生佳作《漫谈“感情”与“认知”》
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恶,这正如我们看这个世界一般,要不为障目的浮尘所蔽。那样,我们定会看见清流之清,浊水之浊,看见蓝天之蓝,阴霾之暗,看见绿野之美丽,荒漠之单调。
——学生佳作《拭去眼前的浮尘》
忽然间记起这样的一句话:当无法选择的时候,就选择放弃。当迷惘于十字路口的时候,不得不放弃许多条路上的沿途风景,因为你只有一个选择。
深蓝的大海上,有一个老人在搏斗,为的是一具鱼骨架。
——学生佳作《老人与海》
壁垒长城,坚信自己,去看一看世界之大,走一走奇道险途,探一探柳暗花明,驾驭着一身的信心,带着一腔良言上路,定会创造出无比辉煌的一瞬!
——学生佳作《相信的两重性》
段首句往往是一个段落主旨所在,因此,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者容易见到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也就清楚了。深谙应试规则的考生是很注意段首句的安排的。前面所列举的学生佳作已可说明这一点,也不妨再举两例:有一篇学生佳作《在感情中游离》主体的段首句分别是“我在感情中游离,为了丈夫和公公的名誉”和“我在感情中游离,为了宝玉和我的相惜”以及“我在感情中游离,为了大汉朝的太平”三句。一看这三句,文章的大体结构和意思就出来了。又一篇学生佳作《转折》主体段的段首句也同样清楚。“在转转折折,折折转转间,人生才算是完整而又丰富。”“转折可以是个契机,也可以是一个陷阱……”“眼下,一次人生的转折已在我面前铺开,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我的脚步,面对中考……”“转折教人学会选择”“转折教人微笑”仅看这些段首句,就已知七分文章。
过渡句或过渡段的结构作用,在中考作文中也最好多用,而且要用好。因为阅卷者可以籍此了解文章脉络。学生佳作《勿以好恶论断之》一文中,“勿以好恶论断之”的句子就多次重复出现,使文章思路有了提示和引导。学生佳作《甜蜜负担》中“甜蜜,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这个过渡段既是前文的总结,又为下文张本,及其容易入眼。
一些精彩的段落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我们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者有了好感,这分数可能就上去了。譬如:
情感的死角却是认知的误区,永远看不到美好的人,只有把自己捆绑在偏颇与猜忌的十字架上,永远难以企及智慧的圣餐。
——学生佳作《与你同行》
如此好的一段话,如果藏在段落中,“养在深闺人未识”,让阅卷者一不留神错过了,岂不可惜?因此,好句子最好让它占据最佳位置,以吸引阅卷者眼球。最佳位置莫过于单独成段。
语言能力训练
一、写好比喻句
在中考作文中,只要能写好比喻句,语言便成功了三分之二,甚至是全部成功。选一些好的比喻句请学生细细品味:
1、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孔雀东南飞》
2、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西厢记》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红楼梦》
7、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
二、写好拟人句
(一)写好拟人句会有佳句出现。请看一些句子: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辛弃疾《鹧鸪天》
2、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韩翊《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3、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陈启佑《永远的蝴蝶》
4、阴沉的上午,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连空气也疲惫着。——鲁迅《伤逝》
(二)不仅要写好拟人句,还要相信“万物有灵”,万物与我平等,万物同我一样。这样,会有创新的写作角度。如:下面两篇佳作(节选开头)
我是一只毛毛虫
我的一生,是从那幽曲的洞穴中探出头的那一刻开始的。
我不管这是上午还是下午,没有什么要求我必须什么时候出来。我喜欢保持自有的心性,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哈欠,便让阳光一览无余地倾泻在我通体乳白的身上。
“杂”的感慨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杂”,相信大家一定都认得我。今天,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吐露自己的心声。
众所周知,五千年前,我的老爹仓颉,一日突发奇想,想到造什么字,于是乎,我,连同我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便来到了人间。
三、修饰
作文中,人、事、景、物的刻画,都应当做到两个字:具体。
请看:
1、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2、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象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上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刈的牧草的清香。
告诉学生:当你在考场上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茶”而是“一杯柠檬茶”,“一杯热腾腾的柠檬茶”;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卷毛狗”,“一只黄色的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康乃馨”,“一束素白淡雅的康乃馨”;
不是“一个夜晚”而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一个月白风清木叶萧萧的夜晚”;不是“一个国王”而是“一个耍无赖的国王”,“一个一身百结衣耍无赖的国王”……
四、换元
换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原理,其实质就是通过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产生新事物。我们的文字也可以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地瓜、山药蛋。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意思没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譬如:
1、我的生活一贯这样。
2、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3、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我的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意思之外的情趣却完全不同,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而第二句则有些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见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能使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请看:
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鱼落雁”。选这个那个“小姐”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连校花、班花都没有人会考虑到她。
——黄苗子《美丑》
五、仿拟
所谓仿拟,就是指仿效现成的语言格式而创拟出新语言的一种技巧。请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孰知王勃得以成名的千古佳句也是仿拟而来?请看此句的原形体: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此句为小景,王勃的变形体为大景,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1、标题的仿拟
如:《痛并快乐着》(白岩松)
仿拟:《累并快乐着》、《爱并幸福着》等。
再如:《那山,那人,那狗》(电影标题)
仿拟:《那山,那月,那人》等。
2、词语的仿拟
如: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在小众化。
——《反对党八股》
3、句子的仿拟
如:“理”大于“情”,“情”趋从于“理”,怎一个“情”字了得?
仿李清照《声声慢》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段章的仿拟。
如:仿刘禹锡的《陋室铭》作的讽刺诗《陋校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翻得快,卡通传得勤。谈笑下三烂,往来游戏厅。可以谈恋爱,发短信。有音乐之盈耳,无作业之劳形,老师无奈何,家长徒操心。众人云:“混个文凭。”
再看:
大话作业
贵州 陈诚
三题中,必有难易焉;择其易者而做之,其不易者而问之。(仿孔子名句)
生惧,投以笔。一题已解,一题仍难,复解之,后题止而新题又至。人无奈何,而难题之并驱如故。(仿蒲松龄《狼》部分句子)
问生何所思,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老师大练兵,卷子十二张,张张明日交。阿爷无大儿,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只好开夜车。(仿北朝民歌《木兰诗》)
毕竟中考六月中,作业不与往日同。接天作业无穷尽,兔子眼睛别样红。(仿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想:作业本是无所谓难,无所谓易的。这正如考试的题,其实题并不难,不会的人多了,也便觉得难。(仿鲁迅《故乡》结尾段警句)
作业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仿彭端淑《为学》起首句)
常与作业散步,沉醉不知归路。换本习题集,误入难题深处。还做,还做,做得满头迷雾。(仿李清照《如梦令》)
这是勇敢的学生,在怒吼的老班前,在学生中间,无畏地站立,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叫喊:“让作业布置得少些吧!”(仿高尔基《海燕》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