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于大部分手机使用者来说,使用手机的第一次非常重要,还没有使用过的手机它的电池还没有激活,所以第一次使用的手机电池的充电非常重要,这样的观点正确吗?你知道第一次使用的手机电池充电有哪些误区吗?你知道新手机电池充电多长时间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第一次使用的手机电池该如何充电吧。
一、第一次使用的电池充电误区:
误区一:电池没有激活
还没有使用过的手机没有经过激活,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我在购买手机的时候,我们就能将手机打开,而没有激活的手机是不能打开的。
误区二:电池有记忆功能
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电池均为锂电池,它是没有记忆功能的。
误区三:第一次使用手机要将手机电池的电路用光,然后充电,并且充电时间要大于12个小时。
二、第一次使用手机电池该如何充电:
现在我们使用的手机都是锂电池,所以它不需要再第一次充电时大做文章,我们只需要按照日常生活当中手机的充电方法一样,对新手机进行充电即可,当手机出现充电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充电器断开,一定要记住,新手机锂电池的充电时间不能够超过12个小时,否则会对手机造成很大的伤害,对它的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手机充电方法:
我们在充电之前要检查手机电池的电量,如果电量不足,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提前充电,尽量选择晚上充电,因为晚上我们不使用手机,在使用手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手机电池的电量全部用完以后,再对其进行充电,因为这样会对你的手机电池产生极大的伤害,而如果将手机进行提前充电,则不会对你的手机造成损失。
如果将手机电池电量全部用完再对其进行充电,这样会造成手机电池的过度放电,从而导致手机的电压变低,最终导致手机失去正常充电和正常开机的条件。一般放电过度的手机的报废率会增大,它的使用寿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充电宝对手机进行及时的充电是非常必要的。
充电常识:
对新购买的电池要充多长时间,以便“激活”电池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新电池买来放到手机上用直充充满几次就可以达到或者接近标称容量。充的时间是与电池的容量和充电起的充入电流有关的。但建议新买电池者前3次用完电量后在手机上用原装直充把电池完全充满,时间标准一般是显示充满状态下还留在手机多充小时即可.
此外,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
至于手机销售的和你说要够12或者是24小时一般是无知还有最重要的目的是,充一次24小时用完再充连续三次,那你想想七天包退的时间是不是过大半了,到你用出问题的时候己经超过七天最多就15天包换而以。还有就算我上面说的东西都不算,现在市面上是200%都是锂离子电池了平均充电次数寿命是800次左右,最少可以用三四年吧,现在的人手机都是两年换一台吧,有些更快。有必要这样保护电池吗!?有机会去到哪一家的售后可以问下这个问题,结果都是一样充满就行。一般答你12或24小时的人都是以讹传讹的。试问他们这样做也不是电池不够用。
技巧/方法
1新电池头三次先用至低电告警,再配合原装直充在手机开机充电到满,然后继续保持充电约1小时。
2日常使用中,电池充满就好,要避免继续长时间充电,建议用到告警就好,万一用到关机,电池应尽快充电。
3尽量避免睡前充电,因为睡前充电的时间都较长,而且夜间电压不稳定,许多地方的夜间电压都比较高并且波动大,对电池的影响较大。
4一般手机的电池可随充、随用、随停。循环寿命是指全充全放次数,部分充放电可理解为几分之一次寿命。电池使用的关键:电池充满,可加充电20分钟-半小时以达到饱和,但一定要避免充满后长时间充电。
注意事项
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这也是我们反对长充电的另一个理由。
尽量避免睡前充电,因为睡前充电的时间都较长,而且夜间电压不稳定,许多地方的夜间电压都比较高并且波动大,对电池的影响较大。
此外在对某些手机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同时,长充电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而以我国电网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夜间的电压都比较高,而且波动较大。前面已经说过,锂电池是很娇贵的,它比镍电在充放电方面耐波动的能力差得多,于是这又带来附加的危险。此外,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锂电池同样也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同样也很不利。
上面就是新手机电池充电多长时间的一些相关介绍,你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