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考场作文新三“假”

2019-11-23 08:53:53

1 2 3 下一页

  作者:沈国全

  今年高考作文,一种新华而不实之风又开始“抬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宏教授在近日举行的“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上分析,这类作文语言很美,但内容极其空洞。考生提笔已经不提爱因斯坦、李白、杜甫等例子,写的都是些看不懂的外国人名字。作文中的“万能句”看起来很高深,也极具迷惑性,但观点和材料之间却缺乏必然的联系。

  这类作文究竟能得多少分?周宏明确表示,在上海高考作文中最多能得三类卷,因为这不是作文,而是堆砌。“我们反对华而不实,提倡朴实的文风。不走正路,不鼓励思考的作文,绝对得不了高分。”

  那么,高考作文中的“万能句”究竟是怎么写的呢?且看上海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的观察与思考。

  仿佛突然之间,在某市高考作文中一下子涌现出一批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不明觉厉”的文章,令人警惕,也让人困惑:这种文章集中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原因何在?早在本世纪初,曾经一度泛滥过以古诗文名句堆砌为特征的浮华文章,后在命题、阅卷、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遏制。今年,这种风气似乎又卷土重来,不过改头换面,更加“高端”了。到底是世风如此,还是命题导向所致,抑或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

  现在有一种“假”叫做:文笔好!

  且看下面的文段:

  曾感受过诗人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为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而呐喊鼓舞,但也曾为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婉而泪流满面。人心如同夜色,虽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但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

  单看句号前后两个句子,文笔确实好,所谓既深刻又形象。但是,将这两个句子放在一个段落里,阅卷者就糊涂了,作者到底想讲什么?前一句说的是辛弃疾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分别是什么,大概要表达的是和谐的自我可以呈现出怎样的“坚硬”与怎样的“柔软”;而后一句说的是人心,是指辛弃疾的内心吗?如果是,“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尚可以理解为是在分析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要说“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便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读者便无法理解了,你是在说辛弃疾很假吗?

  这是一种现象:每个句子都很漂亮,但是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还有一种现象,便是:猛一看,好感性;细细读,又似乎什么都没说。且看下面这一段:

  我说柔软的东西是永远的湾港,是回头不灭的灯光,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请问有谁懂“柔软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还有:

  “在内心修筑成菊,即使涛声依旧,也一切寂然。”这样的境界似乎很难获得。所以,庄周先生游历无数,才能用怡怡然的濠上之鱼,用翩然的蝴蝶为世人挥洒一片纯白世界;瓦尔登湖河畔的梭罗历经数年才完成了从物欲的蛹到精神之蝶的蜕变……这种“柔软”是经历人事沧桑后的一种释然,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岁一菩提”的真切而细腻的感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