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素质教育也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何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它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使用科学方法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并且对高中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思想课的自主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本人在思想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 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只是把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给他们,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造成“台上昭昭,台下昏昏”的独角戏局面,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喜闻乐见。高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把生活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课程模块来看,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都散发着生活气息。这本身就说明了课教学并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高中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见解,这种生活上的阅历对其理解书本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而指导学生将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贴近学科的日常事例引入教材讲解中,以便学生真切体验课程的乐趣。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模块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讲起,这样学生便不会陌生,并会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情节与教材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百元钱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钱”。“有什么用?”我又问。学生议论纷纷:“可以买到很多商品。”我再问:“为什么这张薄薄的纸币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商品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主动地去阅读课本内容。再如在讲我国公民的义务“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时,我引用了《说句心里话》的歌词:“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来说明这一义务的重要性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二 巧用设问启发学生思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人贵有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学生自主理解教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诱导学生质疑,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教材中到去。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设置问题,这是课堂互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但课堂互动应包括师生相互启动,除教师设置问题启动学生思考分析外,也要让学生作为启动一方,学会询问、质问、反问,学会设置问题,启动教师或其他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形成这样的互动,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师生探索活动的进行。同时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设置问题,有助于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如在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时,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是使用价值越大,商品的价值就越大?”很多同学马上就回答:“是”,我于是拿起旁边的水杯问:“在你们口渴难耐的时候,是这瓶水的使用价值大还是一块金子的使用价值大?”学生马上回答:“水的使用价值大。”我马上又问:“但是水和金子的价值谁大?”通过上述设疑,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带着问题重新思考教材。在教学中,巧用串联式问题也非常重要,例如,我在讲解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时以三聚氰胺奶粉恶劣事件为背景,设置了以下串联式问题:上述问题反映了市场经济存在什么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此问题?串联式问题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从纵深方面共同提升锻炼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努力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明确学习中的“三W学习法”,即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的重要性。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还往往与这一学科的教师有关,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所以喜欢他所教的科目,因为厌烦一个老师,所以厌烦他所教的科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呢?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语言的幽默
学科的理论比较枯燥、严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恰当地语言的幽默,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位演讲家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教学中幽默的素材有很多,如相声、小品、格言、警句、广告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了个笑话:粮站的员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上来了吗?”员工说:“没有,我把猫放进去了。”学生捧腹大笑,并在笑声中了解了教条主义的危害。2.关注时政热点
学科是时代感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社会的热点问题有所关注,并能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材料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对于“地沟油事件”,可以与经济常识中的商品基本属性、企业的经营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点结合;也可以与哲学常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常识中的我国国家性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
总之,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语言幽默的教师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听好每堂课,做好每堂的作业,无形中就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
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四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求知、自行发展提供了保障。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学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的了解,既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又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由于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政策性等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课后要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和了解社会,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善于发现疑点,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学生会质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3.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中学生单从课本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通过摘录、剪贴等形式做好读书笔记,并能善于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实质上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讲究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代社会知识发展迅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适应现代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