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假 鸡汤有毒!让人大跌眼镜的课本"怪象"

2019-12-01 09:01:55

1 2 3 4 下一页

  语文课本里的“毒鸡汤“

  语文教育的“真假”之争

  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多次提出,当前语文教育需回归“语”和“文”。当前的“假语文”错将语文当做思想品德课、表演课,对文章思想内涵过度挖掘,偏离了语言运用的目标。王旭明概括“真语文”为:真教、真学和真评。他认为,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的“假语文”。“《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有些老师非得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这就是明显的‘假语文’。”

  这不是真假语文之论首次现于,在此之前,频频就教育问题发言的王旭明的真假语文论,就已引发各方回应,呼应者有之,争议者亦有之:

  【正方:理当突出“语”和“文”】

  语文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不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国人掌握基本的认字、发音、写字、审美与创作。可是,越来越多的“深挖中心思想”让语文脱离了学科工具的层面,而变成了教育工具。不妨来看看语文课本中那些已被揭穿的“谎言”:爱迪生不光是发明家,还是外科手术家;邱少云身带手榴弹、爆破筒,还能在火海里树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些所谓的正能量故事,都是王旭明所讲的远离“真语文”的课文。

  此外,近些年来,为了达到某种中心思想的正确,大量优秀的课文也被删了。比如,鲁迅的一些杂文以及《水浒传》里的章节几乎被删光,就连《背影》也因为文中的横穿马路行为违章、不符合正确的中心思想,也被删了。固然,任何国家的语文教材都需要与时俱进,但被正确的中心思想左右的语文教材,也确实淡化了学科教育的本质,也污名化了一些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让“真语文”回归,不仅要让语文课文回归文学价值,还要让我们的基层教师都明白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反方:没思想的语文更可怕】

  确实,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只为了挖掘思想而学习。那么语文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语言文字课”?果真如此,那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就成了一碗白开水。

  王旭明举了一个例子:就《斑羚飞度》来说,老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老斑羚牺牲自己来成全小斑羚飞跃悬崖的这种无私、伟大的母爱上,这样讲解,就偏离了教学规律。那么我想请问,如果让王旭明来当教师,如何讲解这篇课文?仅仅告诉孩子们这篇课文有多少生字生词的好句需要学会?

  语文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就是用语言文字来创作有思想意境,或传播科学道理的文章。任何人的写作,都不可能只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