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写到的严复的那一面

2019-11-13 12:37:00

严复(1854-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人。他“学贯中西”,是我国清末民初最有学问的人。梁启超称赞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把严复作为进步的思想家来介绍的。

严复自称是“天演宗哲学家。”然而,纵观严复一生,他并不是一位随时代前进而前进的思想家。如果说严复的前期是坚持进化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重要代表人物,那么严复的后期则是鼓吹有神论的唯心主义思想家,是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跳梁小丑。严复的一生,前后判若两人。而这一切都是由他的政治立场决定的。

1894至1898年间,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任上。这期间,他著书立说,提倡维新变法,成就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业绩。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在政治上由进步逐渐转向保守。

1900年夏,严复畏惧义和团运动,“仓惶由津赴沪”。

1903年严复翻译《群学肄言》。后来,他回忆说:“《天演论》既出之后,即以《群学肄言》继之,意欲蜂起者稍为持重,不幸风会已成。”看来,严复已明显转向保守。

1905年,严复去英国伦敦,见到孙中山。交谈时,两人展开争论。严复认为,中国人品劣智卑,甭说革命,就说改革,还需要先进行教育,而后方可。孙中山回答:“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在中国民主革命风潮兴起时,严复仍然抱着改良主义不放手,反对革命,这已经落后于时代。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取代了封建帝制,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可是,严复却说:“天下仍须定于专制。”(《书札》补录一,第20期,1912年)这不仅否定了辛亥革命,而且否定了他自曾经鼓吹的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在开历史倒车。这表明严复已经自觉地站到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袁世凯独裁统治时期,严复官运亨通。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爬上临时大总统宝座。5月3日,这位临时大总统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并任命严复为校长;8月又任命严复为海军编译处总纂。10月1日,严复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很快又被聘为政府顾问。1913年10月,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12月,袁世凯解散国民议会,召开约法会议,任命严复为约法会议议员。1915年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严复又当上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严复的官运亨通,说明袁世凯对他的器重赏识。反过来,严复对袁世凯也是感恩戴德,竭力维护。当袁世凯准备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遭到兆民唾骂的时候,严复却说:“吾国今日政策,舍‘忍辱退让’四字,亦无他路可由。……即是渠欲杀、欲夺,是固难忍,然一思战后丧亡,较此为多,且与口实,则难忍者或亦可忍。”(《书札》十一,第七期,1915年5月6日)。严复把袁世凯的卖国罪行,解释成“忍辱退让”,而这“忍辱退让”又是为避免战败后更严重的损失。那么,袁世凯的卖国行径,岂不成为“爱国”谋略?如此高明的诡辩,焉有不受袁世凯青睐的道理!

袁世凯梦想称帝的野心暴露之后,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严复却在1915年8月,欣然参加筹安会,死心塌地为袁世凯称帝鼓噪,认为袁世凯是中国最有资格当皇帝的人。

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袁世凯于新华宫居仁堂忧惧而亡。严复失去*山,精神日益萎靡,气喘日益加重,行将就木了。

1917年,有人在上海成立灵学会,设立圣德坛,大搞迷信活动。祭天、请神、祀鬼、扶乩,盛行一时。严复作为一个系统受过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居然公开为这些迷信活动辩护,说什么“此于教化,岂曰小补!”(《法意》第十九卷,第414页)

1918年北方春旱。严复率全家人吃素求雨,发愿三日,偶然下雨,他认为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苍,还写诗记录:“阴阳隔并古常闻,祷请有事吏与君。匡君闵然忧耕耘,仰天扣头断腥荤。微意乃为神所勤,晓凉记酒气氤氲。迨三之日沛无垠,家人妇子交欣欣。”这真是荒诞之极。

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面对这场空前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严复极端仇视,他居然不顾行将就木的病体,恶毒攻击爱国学生,说什么“从古学生干预国政……皆无良好效果。”(《书札》六十一,第二十期)他还攻击上海商人罢市,是“欧美人……暗中怂恿。”(《书札》六十二第二十期,1919年6月20日)这说明严复站到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立场上去了。此后,严复竟成为“槁木死灰”。

1921年7月23,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严复却于1921年10月27日病卒。

附记:

有位中学生给我写信,谈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写的人物,“好的绝对好,坏的绝对坏,恐怕不真实。”所以,他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很不满意。我告诉他,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准编写的,教学大纲或课程准没有要求的东西,不能随便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写康有为,既写了他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功绩,也写了他反对民主革命的保皇错误。可见,中学历史教科书所写的人物,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好的绝对好,坏的绝对坏。”但我承认,中学历史教科书所涉及的人物并不是每个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都写的到了。我们不能把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作历史百科全书看。当然,你想全面了解历史人物,这个问题想法是不错的。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途径去解决。后来,这们同学又来信,同意我的意见,并希望我能写一些历史教科书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另一面”,即“教科书没有写出的那一面”。我答应他,试试看。于是,我抽空写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写到的严复的那一面》,做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