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教研、课题,尤其是一个大的课题,很多教师就感到无从入手。即使接受课题了,最后也多是搭个空架子,或者东凑西拼,结果不了了之。有大的研究课题固然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我们提倡人人搞教研,人人有课题,选题不是要一味求新,不是要走过场的表面文章,什么样的研究是有效的,应该引起我们深思。我认为对在教学第一线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进步,因此,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从身边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变课题”就是作研究。
问题即课题,要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如何去选题、立项呢?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要善于去观察,“观察是智慧的最主要的能源”。问题来自课堂上,来自学生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观察,更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多提几个“为什么”,“如果是”,“怎么办”,才能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何来反思?没有反思,又何来改进?“发现—分析—解决—总结—实施”,再回到课堂中去。教师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不断成长。
分析即科研,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应该力求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教学、教研及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带着问题设计教案,然后开展教学。这样,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
结论即成果,要有总结经验的水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总结经验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教师提高水平、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又遇到什么新问题,取得哪些新经验,作为研究型教师要广泛搜集、掌握与教学和课题相关的一切情况,先分析、后综合,在分析过程中综合。而学校也要为教师交流提供平台,让教师共同分享,使成果再回到课堂上去,促进教科研发展。这样,教科研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发展即创新,要有创新发展的能力。创新就是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路子、新意图、新设计、新方法,创新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留心、细心、用心、恒心,就会出成果。但是,教育是有规律的、不能脱离实际,我们必须要在脚踏实地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只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变化、有进步、有提高,那么我们的教研、科研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