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乡村教师朱永春的追求他,今年38岁,中学一级教师,身兼初中两个班级的数学、科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无任何学术背景。
他,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受到了杭州、嘉兴等地学校的邀请,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台下的听众有一线教师,有学校领导,甚至还有教育专家。
他,就是浙江省第19届“春蚕奖”获得者,桐乡市第三中学的教师朱永春。 素质养成从细节做起
来到桐乡三中,已是夕阳西下。风尘仆仆的朱永春刚从杭州赶回学校,按时与记者见了面。“怎么样?先逛逛我们的学校吧,很美。”朱永春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因为在这所农村初中,他已经默默耕耘了十多年。
边走边聊,朱老师的一个个教育故事呈现在我的面前。谈到尽兴,朱永春忽然弯下腰,小心地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屑,把它丢进了垃圾桶……“呵呵,我们继续。”朱老师微微一笑。
那一刻,记者认识了朱永春。
一个月前,同样的地点,朱永春带着新生打扫卫生。他问道:“同学们,知道你们捡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说是垃圾。“不,这不是垃圾。”老师的话让学生感到意外,“这是素质,这是别人丢掉的素质。你们捡的越多,素质也就越高。老师相信,你们将来都能成为高素质的中国公民!”
那一刻,学生认识了朱老师。
一位创造了教学“奇迹”的老师,为何对捡垃圾情有独钟?“朋友从欧洲归来,对我讲,欧洲的城市从表面看,远不及上海陆家嘴摩登气派,但中国为何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因为我们整体的公民素质比人家低。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提高公民素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职责所在,公民教育就该从小事做起。”朱永春说。
于是,朱永春和他的学生们在村里显得很“另类”,看到垃圾就捡,水龙头开着就关,主动给老人让座……现就读于桐乡市高级中学的李英是朱永春以前的学生,她把这些习惯带到了新的学校:“有时在学校里捡垃圾,同学看了很惊讶,有人还会笑话。朱老师让我慢慢去影响他们,别被他们影响了。”桐乡二中的徐永明一开学就得到老师的好评,因为他是全班同学中做早操做得最认真的,小徐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恩师朱永春。 信任是最大的约束力
逛完校园,记者来到朱永春的班级。打开初一(6)班学生小许的数学作业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答案。但是,记者翻了好几页,却不见有任何批改的痕迹,是小许忘交作业本了吗?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班上其他人的数学和科学作业本如出一辙。一问学生,才得知他们的朱老师有个“三不”条例:不布置和批改作业,不监考学生,不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
“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从而养成自律的良习。”朱永春说,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就会围绕“诚信自律”四个字做文章,因为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一次,某学生向朱老师借50元买书,归还后,朱老师发现是张假币。当时有人建议朱永春偷偷用掉算了,而朱永春却在课堂上上演了“火烧假币”的大戏,并且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么将它上交银行,要么像老师今天这样,永远别再让它出现在市场上。”
班上那么多学习困难生,“诚信自律”是否会成为某些学生放纵的温床呢?朱永春的一番话解开了记者心头的疑惑:“信任是最大的约束力,教师越信任学生,学生就越不好意思来辜负教师。”
屡犯校纪的小贾一度面临退学,在其父母的请求下,学校答应试读一个月,并将他安排在朱永春的班里。报到第一天,小贾和父母忐忑不安地拿着试读协议书来到朱永春的班上。然而,小贾刚一坐下,朱永春就撕掉了试读协议书:“你的屁股一粘上我们班的椅子,那你就是朱永春永远的学生了。我的班上没有试读生,大家一律平等。”听老师这么一说,小贾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本以为孩子会被人看不起,没想到他的老师这样关心他,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后来小贾在日记中写到:“朱老师在我父母面前这么信任我,我怎能辜负他呢?再看看其他同学,学习的劲头比我玩游戏还大,我也要找到学习的乐趣。”
桐乡三中校长陈中华告诉记者,朱永春班上的学生个个都是“我要学”,做完作业自己会去检查,无人监考却从不作弊,纪律也是全校最好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朱永春成功帮扶和转化了一批学习困难生,今年毕业班中考总分成绩高出全市平均49.8分,各科成绩均列全校8个平行班之首。 一路与学习相伴
来到住处,朱永春打开行李,厚厚的一叠书呈现在记者面前,这些是他刚从杭州带回给学生们的礼物。“初一(6)班教室后面有个书架,每次出差回来,我都不忘添几本新书。”朱永春说,他希望学生能像他一样爱看书。
桐乡三中的教师们告诉记者,朱永春经常背个大书包,里面放着各类书籍,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因为,在朱永春看来,阅读是公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涵养,尤其对教师来说,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智慧和灵感。
朱永春喜欢读诗,也喜欢用诗一样的语言教育学生,他曾这样对学生说:“我们打扫的操场是三中的操场,三中是我们桐乡濮院镇的三中,桐乡在中国,中国在地球上,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在操场上每捡掉一张废纸,这颗蓝色的星球就会因我的一个动作而变得更加美丽干净。”这段话,是改编自著名诗人吉?阿波里奈的《永恒的吻》。
“有实力才有魅力”,这就是朱永春的信条。大学毕业后,他已经自考了三张大学文凭,去年又开始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在职硕士的学习。“我想用行动告诉我的学生,一个爱学习的朱老师是最棒的,他的学生也肯定是最棒的。”朱永春自信地说。
王云佳是桐乡高级中学的高一新生,在同学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狂”。小王告诉记者,在桐乡三中读书的时候,朱老师的一句话刻在了他的心里:“初中只是你学习生涯中一小段,今后还有很多的书要读。即使将来考上了大学,也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 心中有一份责任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年轻的朱永春一身抱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他还想在其他领域一试身手。
1998年,朱永春当上了父亲。看着怀中咿咿呀呀的孩子,朱永春心底突然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感:“班上50多个孩子,背后就有50多个家庭。我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那么多家庭的幸福,教师的职业是多么神圣啊!”
于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激情的朱永春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朱永春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
朱永春的收入并不高,然而从报上看到德清有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后,他毫不犹豫地寄去了2000块钱,他跟学生说,这是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桐乡当地有一个习俗,农民盖完房子后,会在屋顶上插面。朱永春知道后在班上呼吁:“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国民熟知、尊重和爱护国旗,这是最起码的公民责任和义务。”
在朱永春的班上,记者时常听到“某某师傅”“某某徒弟”这样的称呼。朱永春说,他十分提倡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结对的伙伴,而且要对自己的伙伴负责。“即使成绩再好,如果不愿意去帮助同学,朱老师也不认为你是个好学生。”
在与朱永春相处的一天时间里,他的一言一行、一事一议仿佛勾勒出一位农村“新陶行知”的形象。当本次采访即将结束时,朱永春提议与记者在学校的古银杏树下合影。那一刻,朱永春的轮廓更加清晰:他就是校园里的古银杏,远离个人功利,默默扎根在农村教育的土地上……
朱永春印象
桐乡市教育局局长谭炳法:今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朱永春老师家里,与他交谈了很久。我觉得他是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有着很强的事业心。朱永春对德育工作很有心得,把学生看成彼此信任的朋友,不把学生的缺点看成错误,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学生相处得十分和谐。尤其在转化学习困难生方面,朱永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人奇迹。
朱永春有着十分高尚的师德。有学生家长生病了,他和妻子捐出2000块钱;暑假给学生补课,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农村教师收入原本就不高,这样的胸怀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朱永春很爱看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涵养,对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和事迹了如指掌,这为他的工作提供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智慧。
朱永春是土生土长的桐乡教师,希望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更多教师的成长。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朱建人:在我看来,朱永春是一个孜孜不倦地学习着的教师。因而在他眼前展开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教育之于今天的他来说,犹如当年少年鲁迅溜进了百草园,充满探究的趣味。他一直忙并快乐着,他在享受工作,也在享受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为学习,他以“同学”的姿态走在学生中间,而不必故作高深地刻意去维护为师者的尊严;因为学习,让他清楚地了解到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走向,可以扬百家之长;因为学习,他的视野超越了教育的范畴,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无痕地作用于教育之中。
有些人一开始发奋努力,稍捞了些名气就耐不住寂寞了,妄自尊大了,争名谋利去了。相信朱永春“教是为了更好地教”!在我看来,这是“文化型”教师的一种涵养与姿态。我喜欢朱永春,正是缘于他的这种厚道、脱俗、大气的禀性。
公民教育——乡村教师朱永春的追求
2019-12-10 07:27:44
相关推荐
- 辽宁2015年普通高考成绩查询开始 2019-11-21 10:10:39
- 课堂教学中暗示手段的运用 2019-10-28 15:56:15
- 高考改革正渐次展开 各省份新方案力求新意 2019-12-01 08:32:26
- 苍蝇也有时间观念 2019-11-27 14:00:55
- 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 2019-11-05 08: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