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清
语文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权威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其作用就是为了交际。而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主要凭借就是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口头语言表达,我们的学生一般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都能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书面语言表达,也就是写作,则是多数不尽如人意。尽管不少有志之士下了许多功夫,想了很多对策,但最终还是难改学生作文普遍尴尬的局面。于是写作文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
何以至此?这里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学生在写作和教师在指导时,忽视“读者意识”,不看交际对象,则是重要的一条。
不少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情书”事件。当抓获学生的情书后,大家都会感叹:此等成绩不好,作文水平极差的学生,竟能写出文从字顺、感情充沛、洋洋洒洒的“文章”。为此,老师们都会从中总结出原因:这些学生有表达的需要,有强烈的写作愿望。于是便想办法,变换着方式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一个不愿写作的人,永远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我们在学生中做个统计,恐怕也就不会惊讶于学生作文的难堪了。然而,老师们仅是从中总结出“写作需要”是不够的,因为在这里面还包含着“读者意识”问题。学生有了想法,又不好当面表达,遂转为写作十分正常。他们在写作的时候,肯定要一切从对方出发,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接受程度等。试想,如果一个不考虑对方心理、对方感情而只为了满足自己感受的情书,其结果一定是难达目的。
写作文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为了交际(交流)。这就需要写作者心中装着交流对象,想着读者,形成一种“读者意识”。对此,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非常重视。他在《文章讲话》中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悦耳,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他说古今文章作法各执其辞“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得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与其同时的朱自清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由此可见“读者”的重要。没有读者,何谈文章!心无“读者意识”,岂能写好文章!看看我们的学生,问问我们的孩子,不正是这样吗?不仅如此,他们恐怕连这个概念都没听说过吧!他们每周都在写作文,甚至于不止一次,可那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教师无计划地出题,学生无目的地写作。结果是只能是为文而文、胡编乱造而已。根本谈不上“交际”,谈不上“应用”。如此,也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老师们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在主旨中心、内容形式、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下功夫(这本身没有错),并没有从作文(文章)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本质上找出路,忽视了作文的真正作用,因此没能走出困境。简言之,作文的产生是交际的需要,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就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的(写作者读者)。从二者的关系上来说,写作者(学生)是交际的主动方,其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交际对象的行为反映,反过来,交际对象的态度、心理等也影响着交际主动方。只有二者心理协调、感情融洽、目的一致时,其交际才能得以实现,才能达到目的。否则,隔断二者关系,无视对方,都很难完成交际。就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来看,问题之一也在这里。老师们“读者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学生“读者意识”的缺失。老师们几乎从不规定读者对象的作文指导,导致学生作文的读者几乎只有语文教师一人,除了教师,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和真正获得读者和作者意义上的沟通,更何况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较为简单、笼统,有时还不客观、不及时(此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这样,学生要么缺乏写作动机和写作热情,敷衍塞责,胡乱编造,要么丧失情感意志,“一味从文字上去学习文字”,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所以,加强学生写作和作文教学中的“读者意识”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阶段对写作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只是这一要求显得过简,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不妨看看国外在这方面的要求。英国的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二阶段的写作要求是:“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并指出,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等进行写作训练。英国写作二级达标标准要求“表现出对读者的考虑”;八级达标标准中也提出:“写作中学生能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体现独特的写作效果,吸引读者的兴趣。”日本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对象意识训练。如《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低年级)一边考虑对象和目的,一边写。(中年级)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能够注意段和段间的相互关系,把调查的事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对应不同的对象与目的,恰如其分地表达。(高年级)对应一定的目的和企图,把思考的事有条理地写成文章,养成考虑自己的表达效果进行表达的习惯。对应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要求具体,表述清晰,更利于教师理解,利于教师实践。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呢?夏丐尊先生曾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第一、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第二、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第三、谁在做这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第四、在什么地方作这事?这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第五、什么时候做这文?思想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第六、怎样做这文?”我们语文老师对此当认真思考,以达到真正理解,并将其化为自我理念和作文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第一读者”意识。学生是自己作文的第一读者,又是一个特殊的读者。因为他是兼有写作者和阅读者双重身份的复合体。他参与写作的整个过程,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阅读起来自然不同于一般读者。一些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悲恸欲绝、怕案而起、厉声怒骂的情态,就是明证。当然,学生写作有异于作家创作,但很多道理又是相同的。学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作者这一层面,甚至写完即完,其他与我无干。他应在写过文章后,及时变换角色,以另一个“外在读者”的身份客观阅读,以此来判断此次写作是否达到了应有的交际目的。只是这时的“读者”与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有所区别。如果说写作过程中的“读者”还带有主观色彩的话,那么这时的“读者”则以纯读者的身份出现。
其次,帮助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培养学生写作的对象感。一般说来,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一开始往往是无从下笔,最后是泛泛而谈,难出佳作。尤其是功利性的关注“分数”意识,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但是,如能围绕题意,帮助学生拟定假想的倾诉对象即读者,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应该说,这是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的重要方面。针对同一话题,可以设想,假如面对的是亲友,你会怎样?假如面对的是论辩对手,你会怎样?假如面对的是社会公众,你会怎样?假如你面对的是共同探讨者,又会怎样?因为有了一个特定的对象——不管是忠实的读者,还是爱挑剔的朋友,不管是欣赏你的亲友,还是并不熟识的公众,只要内心有了“读者”,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找到感觉,就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一种抒发的兴致,一种宣泄的痛快,“诞生”好文章也就不在话下了。
第三,采用带有交流性质的写作形式,即多在书信体类文章的写作上下功夫。这类作文,形式上已经确定好了读者,非常直白。学生采用此种形式作文,久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和强化“读者意识”。事实上,这种形式,完全可以承载得起中学生的写作和写作教学。因为,书信形式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形式,也是非常自由的形式,它可以融进叙事、说理、描写景物、介绍事物等所有内容。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面对“读者”侃侃而谈了。
最后,让学生的作文真正走进读者,实现写作者与读者的真正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让作文走进读者的意识,克服写作展示的羞怯心理。让学生明确写作就是为了交际,不是挣分数,不是为文而文,更不是走形式搞应付。如要交际成功就需要对方参与,就要把作文给更多的人阅读,包括老师、同学,也包括其他人,比如投稿给媒体编辑等。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迫使”学生把作文投放到更广的交流平台上去,扩大其交流面。多渠道地“发表”学生的作文,比如互阅互评、园地张贴、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杂志登载等,如此让尽量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写作者必定会关心来自读者的肯定或批评意见,激起作者的求胜心理和写作的欲望,从而形成“读者效应”!
总之,写作并不只是写作者一个人的事。表面看来,写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耳闻目睹或想到了某件事而有所感触,出于种种动机,想一吐为快,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搜集资料,提炼加工,最后写出作品。这中间好像只是写作者个人的事,根本没有读者的参与,其实不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会受到一种“潜在读者”的制约,而作品正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自我形成“读者意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和训练,重视并努力建立和强化学生作文时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在写作时认真考虑读者的需求状况和接受机制,激发其作文兴趣,养成认真为文的习惯。此可谓突破当前作文教学这一瓶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大法宝。
读者意识与作文教学
2019-11-28 16:18:17
相关推荐
-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2019-12-08 17:08:21
- 高考考生短期内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 2019-11-17 09:45:22
- 开发和利用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 2019-11-25 19:53:14
- 2010年天津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点睛 2019-10-31 19:23:33
- 中考临近 家长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方法 2019-12-02 07: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