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谨记史纲、史实、史法

2019-12-07 17:28:44

1 2 下一页

  一、紧抓史纲,明确知识框架
  史纲就是主干知识线索,即那些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按照纵向或横向线索加以整合的知识点集合。对史纲的梳理在二轮复习就已经完成,由于这些知识点是考查的核心内容,因此有必要再次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提炼重点,明确知识线索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
  譬如,按照纵向线索,我们可以梳理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民本思想及其实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古今中外民主与法制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历程等若干线索。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线索为例,可以将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八单元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梳理,进一步明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有:经济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并且逐渐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的世界市场。
  再如,按照横向线索梳理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明清之际的中国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国等都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梳理。梳理时,一定要明确其经济、、思想的阶段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落实史实,查补细节知识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基本史实的识记和理解是高考的关键。因此,考生需要在这十几天内对《考试大纲》明确的知识点进一步落实。根据近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下列知识点是常考考点,需要强化复习:
  必修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行省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古希腊民主、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必修三: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儒学成为正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进一步落实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再次认真阅读五本教材。一方面,查漏补缺,复习主干知识之外的枝节知识;另一面,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三本必修之间的联系,必修与选修、选修与选修之间的联系,做到复习无盲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