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山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

2019-10-08 14:01:55

快瞧我省今年高招有啥变化

填报志愿

新增了一个志愿栏

  在去年8个志愿栏的基础上,今年增设为9个志愿栏,增加了提前批艺术类专科院校志愿栏。填报志愿仍分两次进行,本科填报志愿时间仍为6月9日至14日,专科填报志愿时间调整为7月31日至8月3日。

“加分”调整

人员范围有所扩大

  调整一 应届高中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调整二 应届高中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调整三 残疾人民警察考生、残疾军人考生和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调整四 享受政策性照顾的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不再仅限于城镇。

艺术类招生

数学成绩计入总分

  调整一 从今年起,停止中等艺术学校(附中)推荐免试生工作。

  调整二 从今年起,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的统考数学成绩全部计入其文化考试成绩总分。

  调整三 对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统考成绩,普通高校按艺术类招生的本科,既可以使用省统考成绩,也可在省级统考合格生源范围内由学校再行组织测试。

  专科(高职)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自行组织专业考试(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除外)。

  对统一考试未涉及到的专业,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专业考试。

招生计划

要在网上进行调整

  招生录取期间,所有的招生计划调整要全部在网上进行,并要经过院校主管部门,调出、调入当地以及批准。高校负责处理因调整计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

诚信记录

考生录取重要依据

  考生电子档案中的诚信记录,要在录取时提供给高校,诚信记录将作为高校是否给予录取的重要依据。

征报志愿

要分段、多次展开

  省级招办和高校要通过分段、多次征报志愿等办法,努力提高志愿满足率,降低高分落榜率和新生报到流失率。

院校增加

学生可有更多选择

  全国在山西招收体育特长生的院校由去年的105所增加到今年的235所,并对专业项目作了限制和规定。

  提前招收小语种的院校由去年的13所增加到今年的19所。

  单独提前招收“三校生”的高校由去年的3所,增加到今年的6所: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西安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

行动

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

  在今年的招生中,我省8所独立院校招生必须做到“五独立”。如果不能按照“五独立”进行,今年的招生计划将不予安排。

  今年将坚决制止与各种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未经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一律为乱收费。高校招生,如果没有标明收费标准,省招考中心将不予安排招生计划。对在招生录取中,存在的乱收费行为,责令有关人员停职检查,再按有关规定处理。

  入学后对录取学生进行复查,对冒名替考或通过其他不当途径录取的考生,一律予以清退。

所有考场都要安“电眼”

  为了给全省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我省今年将严防高科技作弊,所有的高考考场一律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按照原来的计划,2007年,我省所有高考考场将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去年,我省已有26个县市的考场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有的地方还启用了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为了加大对考生利用高科技通讯设备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我省决定对安装工作进行提速:今年高考时要全部投入使用。

  此外,对不积极落实安装的县市,发生重大舞弊事件的,将按照“行政不作为”追究领导责任;对团伙或有教育人员参与的群体性舞弊事件,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并立案并依法查处。

四部门联手给高考加密

  昨日,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家、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发出通知,对今年我省国家教育统一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进行安排,并确定了今年治理的三大重点。

  今年我省将重点整治考场秩序,重点惩处雇人代考或替考、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作弊、群体性舞弊等严重考试违规行为;整治失密、泄密、窃密问题,重点打击教育考试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统一考试秘密和参与组织、纵容群体性舞弊等违法行为;整治考务场所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问题,重点预防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我省的国家教育统一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发生失泄密、安全问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防止泄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对隐匿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当事人单位领导的责任。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